top of page

田园, 山水, 行旅

727

38

夜渡湘水

[唐]孟浩然

创作年份

作者时龄

作品题材

客舟贪利涉,闇里渡湘川。 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行侣时相问,浔阳何处边?

​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之前孟浩然游湘桂的路上。孟浩然三十六岁左右曾到湖南去探望他的好友袁太祝,诗写于湘江转浔阳之时。

注释

舟:一作“行”。利涉:利于渡江。语出《易经》:“利涉大川。” 闇(àn):即暗。一作“夜”。 杜:杜若,芳草名。 采:一作“暗”。 榜人:船夫。 时:一作“遥”。 浔(xún)阳:地名,在今江西省九江市。浔,一作“涔(cén)”。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客舟贪利涉,闇里渡湘川。 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行侣时相问,浔阳何处边?

​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之前孟浩然游湘桂的路上。孟浩然三十六岁左右曾到湖南去探望他的好友袁太祝,诗写于湘江转浔阳之时。

注释

舟:一作“行”。利涉:利于渡江。语出《易经》:“利涉大川。” 闇(àn):即暗。一作“夜”。 杜:杜若,芳草名。 采:一作“暗”。 榜人:船夫。 时:一作“遥”。 浔(xún)阳:地名,在今江西省九江市。浔,一作“涔(cén)”。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之前孟浩然游湘桂的路上。孟浩然三十六岁左右曾到湖南去探望他的好友袁太祝,诗写于湘江转浔阳之时。
  • 舟:一作“行”。利涉:利于渡江。语出《易经》:“利涉大川。” 闇(àn):即暗。一作“夜”。 杜:杜若,芳草名。 采:一作“暗”。 榜人:船夫。 时:一作“遥”。 浔(xún)阳:地名,在今江西省九江市。浔,一作“涔(cén)”。
  • 客船贪赶路程错过了宿处,只好在黑夜里暗渡湘川。 露气中飘来杜若的香气,远处不时传来悠扬、清脆的歌声,那是采莲女的欢声笑语。 船夫把船驶向岸上灯火处,到了近处才发现是渔人夜宿潭边,燃起的烟火。 只能不时地问船夫:浔阳在什么地方? 何时才能到达? ?
  • 此诗叙述作者夜渡湘水时的所见、所感,表现出作者的淡雅、闲适以及对渔村生活的赞赏。全诗记叙自然,情感真挚而恬淡,反映渔村生活的宁静、和乐,描述采莲女和渔夫的劳动情景,生动真实。 首联“客行贪利涉,夜里渡湘川”两句,写作者为贪赶路程,急于渡河而错过了宿处,只好在夜里乘船渡湘水了。作者用白描手法记述了匆匆赶路的情况,同时也点明了题目“夜渡湘水”。 颔联“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两句表明,因为是夜渡,对于周围的一切看不清楚,但是,野草的芳香,却带着露水的潮润扑鼻而来,远处不时传来悠扬、清脆的歌声,那是采莲女劳动中的欢声笑语。 颈联“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两句写撑船人看到了对岸的光亮,以为是江边渔村,就把船向火光处驶去,等到了近前,才发现原来是渔人夜宿潭边,燃起的烟火。这两句是视觉所见,把渔家生活形象地展现出来。 尾联两句“行侣时相问,浔阳何处边?”一个“时”字,表达出诗人的急切心情。因为诗人急于见到久别的好友,不时地问船夫:浔阳在什么地方?何时才能到达?连夜行舟诗人还嫌慢,可见他当时心情是何等急切。“浔阳”一作“涔阳”。涔阳在今湖南澧县涔阳浦。《九歌·湘君》有“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之句,诗人因联想及此而发问。 全诗记叙自然,情感真挚而恬淡,反映渔村生活的宁静、和乐,描述采莲女和渔夫的劳动情景,生动真实。▲
  • 客船贪赶路程错过了宿处,只好在黑夜里暗渡湘川。 露气中飘来杜若的香气,远处不时传来悠扬、清脆的歌声,那是采莲女的欢声笑语。 船夫把船驶向岸上灯火处,到了近处才发现是渔人夜宿潭边,燃起的烟火。 只能不时地问船夫:浔阳在什么地方? 何时才能到达? ?
  • 此诗叙述作者夜渡湘水时的所见、所感,表现出作者的淡雅、闲适以及对渔村生活的赞赏。全诗记叙自然,情感真挚而恬淡,反映渔村生活的宁静、和乐,描述采莲女和渔夫的劳动情景,生动真实。 首联“客行贪利涉,夜里渡湘川”两句,写作者为贪赶路程,急于渡河而错过了宿处,只好在夜里乘船渡湘水了。作者用白描手法记述了匆匆赶路的情况,同时也点明了题目“夜渡湘水”。 颔联“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两句表明,因为是夜渡,对于周围的一切看不清楚,但是,野草的芳香,却带着露水的潮润扑鼻而来,远处不时传来悠扬、清脆的歌声,那是采莲女劳动中的欢声笑语。 颈联“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两句写撑船人看到了对岸的光亮,以为是江边渔村,就把船向火光处驶去,等到了近前,才发现原来是渔人夜宿潭边,燃起的烟火。这两句是视觉所见,把渔家生活形象地展现出来。 尾联两句“行侣时相问,浔阳何处边?”一个“时”字,表达出诗人的急切心情。因为诗人急于见到久别的好友,不时地问船夫:浔阳在什么地方?何时才能到达?连夜行舟诗人还嫌慢,可见他当时心情是何等急切。“浔阳”一作“涔阳”。涔阳在今湖南澧县涔阳浦。《九歌·湘君》有“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之句,诗人因联想及此而发问。 全诗记叙自然,情感真挚而恬淡,反映渔村生活的宁静、和乐,描述采莲女和渔夫的劳动情景,生动真实。▲

田园, 山水, 隐逸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小学古诗, 唐诗三百首

春晓

[唐]孟浩然

思乡, 行旅, 山水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小学古诗, 唐诗三百首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730

友情, 田园, 隐逸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小学古诗, 唐诗三百首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干谒, 咏怀, 山水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初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733

田园, 山水, 隐逸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高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夜归鹿门山歌

[唐]孟浩然

宴饮, 田园, 隐逸

童颜若可驻
何惜醉流霞

童颜若可驻
何惜醉流霞

唐诗三百首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唐]孟浩然

思乡, 行旅, 咏怀

乡泪客中尽
孤帆天际看

乡泪客中尽
孤帆天际看

唐诗三百首

早寒江上有怀

[唐]孟浩然

727

送别, 友情, 思乡

风鸣两岸叶
月照一孤舟

风鸣两岸叶
月照一孤舟

唐诗三百首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唐]孟浩然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