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怀古, 爱国, 思乡

756

41

宿白马寺

[唐]张继

创作年份

作者时龄

作品题材

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 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

​背景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发生“安史之乱”,当年十二月,叛军攻陷洛阳。安禄山在派兵西进的同时,于公元756年在洛阳称大燕皇帝,东都洛阳遭到严重破坏,白马寺也未能幸免。经过这次浩劫,当诗人张继在一个秋雨之夜投宿其寺,在感慨万千中,便写下了这首《宿白马寺》诗。

注释

白马寺:位于今洛阳城东十二公里处。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我国最早的一座官办佛寺。 白马驮经:传说汉明帝遣使去天竺(今印度)求佛法,有天竺僧摄摩腾和竺法兰至洛阳,同时有白马驮经而来,故所建佛寺名白马寺,白马驮经即指此事。典出南北朝《汉法本内传》与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卷四:“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国之始。寺在西阳门外三里御道南。帝梦金神,长丈六,项背日月光明。金神号曰佛。遣使向西域求之,乃得经像焉。时白马负经而来,因以为名。” 刹(chà):佛寺。 萧萧:风声。 羁思:即羁旅之思。在外做客思念故乡的心情。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 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

​背景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发生“安史之乱”,当年十二月,叛军攻陷洛阳。安禄山在派兵西进的同时,于公元756年在洛阳称大燕皇帝,东都洛阳遭到严重破坏,白马寺也未能幸免。经过这次浩劫,当诗人张继在一个秋雨之夜投宿其寺,在感慨万千中,便写下了这首《宿白马寺》诗。

注释

白马寺:位于今洛阳城东十二公里处。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我国最早的一座官办佛寺。 白马驮经:传说汉明帝遣使去天竺(今印度)求佛法,有天竺僧摄摩腾和竺法兰至洛阳,同时有白马驮经而来,故所建佛寺名白马寺,白马驮经即指此事。典出南北朝《汉法本内传》与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卷四:“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国之始。寺在西阳门外三里御道南。帝梦金神,长丈六,项背日月光明。金神号曰佛。遣使向西域求之,乃得经像焉。时白马负经而来,因以为名。” 刹(chà):佛寺。 萧萧:风声。 羁思:即羁旅之思。在外做客思念故乡的心情。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发生“安史之乱”,当年十二月,叛军攻陷洛阳。安禄山在派兵西进的同时,于公元756年在洛阳称大燕皇帝,东都洛阳遭到严重破坏,白马寺也未能幸免。经过这次浩劫,当诗人张继在一个秋雨之夜投宿其寺,在感慨万千中,便写下了这首《宿白马寺》诗。
  • 白马寺:位于今洛阳城东十二公里处。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我国最早的一座官办佛寺。 白马驮经:传说汉明帝遣使去天竺(今印度)求佛法,有天竺僧摄摩腾和竺法兰至洛阳,同时有白马驮经而来,故所建佛寺名白马寺,白马驮经即指此事。典出南北朝《汉法本内传》与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卷四:“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国之始。寺在西阳门外三里御道南。帝梦金神,长丈六,项背日月光明。金神号曰佛。遣使向西域求之,乃得经像焉。时白马负经而来,因以为名。” 刹(chà):佛寺。 萧萧:风声。 羁思:即羁旅之思。在外做客思念故乡的心情。
  • 汉代白马驮经的事早已过去,只剩下断碑和残破的古庙留下遗迹。 这茅草房上吹起了萧瑟的秋风,一夜的淅沥秋雨给人带来了多少别思离情。
  • 汉代白马驮经的事早已过去,只剩下断碑和残破的古庙留下遗迹。 这茅草房上吹起了萧瑟的秋风,一夜的淅沥秋雨给人带来了多少别思离情。

思乡, 行旅, 咏怀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小学古诗, 唐诗三百首

枫桥夜泊

[唐]张继

山水, 咏怀, 隐逸

帘栊向晚寒风度
睥睨初晴落景斜

帘栊向晚寒风度
睥睨初晴落景斜

会稽郡楼雪霁

[唐]张继

田园, 战争, 民生

耕夫召募逐楼船
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
清明几处有新烟

耕夫召募逐楼船
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
清明几处有新烟

阊门即事

[唐]张继

761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