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思乡, 行旅, 山水

847

34

桂林路中作

[唐]李商隐

创作年份

作者时龄

作品题材

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 空馀蝉嘒嘒,犹向客依依。 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 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

​背景

此诗为大中元年(847)深秋作于桂林。唐武宗会昌六年(846)三月,武宗崩,宣宗即位,重用牛党,大黜李党。李商隐难以保持当时秘书省之职,于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应桂管(故治在今广西桂林市)观察使郑亚之邀,入其幕为书记。此诗即为在桂林幕府期间,游历所作。

注释

此诗作于大中元年秋在桂林郑亚幕时。路:全唐诗校:“一作道。” 嘒嘒:蝉鸣声。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 空馀蝉嘒嘒,犹向客依依。 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 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

​背景

此诗为大中元年(847)深秋作于桂林。唐武宗会昌六年(846)三月,武宗崩,宣宗即位,重用牛党,大黜李党。李商隐难以保持当时秘书省之职,于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应桂管(故治在今广西桂林市)观察使郑亚之邀,入其幕为书记。此诗即为在桂林幕府期间,游历所作。

注释

此诗作于大中元年秋在桂林郑亚幕时。路:全唐诗校:“一作道。” 嘒嘒:蝉鸣声。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 此诗为大中元年(847)深秋作于桂林。唐武宗会昌六年(846)三月,武宗崩,宣宗即位,重用牛党,大黜李党。李商隐难以保持当时秘书省之职,于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应桂管(故治在今广西桂林市)观察使郑亚之邀,入其幕为书记。此诗即为在桂林幕府期间,游历所作。
  • 此诗作于大中元年秋在桂林郑亚幕时。路:全唐诗校:“一作道。” 嘒嘒:蝉鸣声。
  • 南方泥土中的温暖,使大地之上看不到丝毫北方秋日里肃杀萧瑟的景象。 在这个晴朗的黄昏,冉冉西下的斜阳正将残留的余晖洒落在江上。 在这幽寂的日暮时分,我只听到秋蝉微弱而清脆的鸣叫声。 这秋蝉犹如向我这个异乡人吟唱着生命即将离去的挽歌,倾诉着对大地的依恋,同时又似乎在向我寻求着最后的怜惜与呵护。 走进小小的村落,狗儿相互护卫着主人的家园,不让陌生人靠近。 这时,一位僧侣走在江边平整的沙地上,独自归向自己的寺院。 我抬头向着西北望去,我多么想见到我来时的地方——长安。 可是,又一次见到的只是从树丛中飞起来的鹧鸪。
  •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五言律诗。诗以客居思乡为情感原点,以回程景象为发散点,将远居他乡的孤愁与对家乡的思念融为一体,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动静结合,声色俱见,表达深沉的怀想。 首联“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写江边之景:南方因为温度高,所以到了秋天依然感觉不到萧瑟的秋意,四处依然是葱郁旺盛的植物;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江面之上,本来清朗的江面,似乎迷蒙着霭霭的雾气。秋士见阴而悲,毕竟是到了秋天,依然能捕捉到来自心底的一丝愁绪。这里显然是以乐景写哀情,不过含蓄了一点。江上的迷蒙更能让人想起“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相同感受,所以,起笔虽然是直写,好像不动声色,其实已将思乡的情丝悄悄缠绕在景物之中,不过是难以清晰感受到罢了。总而言之,首联用乐景哀景相帮衬,一反一正,目的是为诗歌后面抒发思乡之情渲染氛围,蓄势造情。 颔联“空余蝉嘒嘒,犹向客依依”,重点描写寒蝉凄切。作者感觉到它的低鸣好像是在抚平自己远离故乡的愁绪,又像是在呼唤自己,不忍其离去。作者虽然采用移步换景的写作顺序,但是选择意象上还是逐层入情的。“空余”,写眼前除了蝉鸣外再无一点声响。此二字更是指示性的伏笔,让读者不致误解颈联“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之义,又为收尾做铺垫。到了颔联,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线路更加清晰,就这样慢慢过渡到核心情感的出现。颈联“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写小村上的群狗跑来迎接并护送我这孤独的苦行僧回宅,沙路平整,曲径幽幽。这说明作者已经离开了江边,距自己的住所越来越近了。犬一直围着自己跳来跳去,说明作者在此居住已有一段时日,也正是说明离开故乡已经很长时间了,已经到了萧瑟的秋天了,时间过得可真快。此情此景下,作者一边是从任上回到住所的喜悦,另一边又是回去之后的孤独无聊,不知道自己是该向前走还是向后走,踌躇在心,迟疑不前,就那么站在原地,思绪邈邈。此时的李商隐,妻子已经病故,孑然一身,远在他乡,虽然做了幕僚,杂事也不多,但是那份孤独无依的感受一刻也未曾远离,所以可以理解他此时矛盾的心情。作者把自己比喻成僧徒,实是调侃之语,言外有一丝的苦涩辛酸。在这样的心境下,再引出本诗主旨——思乡,那种苦味就不是一般思乡之作可以相比的。 尾联“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写作者因为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正想抬头向西北方的故乡看上一眼,但地平无高处,无高处可以观望,只有阵阵鹧鸪的哀鸣在耳边萦回,好像是正在催促他赶紧回家。鹧鸪啼鸣在历代诗歌中是常见的意象,用在此处,与西北望相比衬,则愈见思乡之深切。诗歌结尾,作者用鹧鸪飞鸣来烘托思乡的情感,使得整个意境饱满深沉,更何况此时已是向晚时分,天色渐暗,思情渐浓,那种自伤自怜的情感自然溢于言表。 全诗以写思乡为核心,从眼前景写起,一层一层逼近内里,正是作者情感自然发展的轨迹。诗作前六句写一路上的秋景,虽然恬静悠闲,结句却抒发了思乡不得归之感慨秋日暮色中,寒蝉依依、群犬相护、鹧鸪催归,好像只有这些虫、兽、禽等天物,懂得苦行僧般的诗人孤独至极的心情。尤其犬护独归的画面让人久久不能释怀。犬把作者看成本乡人,又隐隐透露出谁人可知的悲凉,一个寂寥独归、西北望乡思愁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 南方泥土中的温暖,使大地之上看不到丝毫北方秋日里肃杀萧瑟的景象。 在这个晴朗的黄昏,冉冉西下的斜阳正将残留的余晖洒落在江上。 在这幽寂的日暮时分,我只听到秋蝉微弱而清脆的鸣叫声。 这秋蝉犹如向我这个异乡人吟唱着生命即将离去的挽歌,倾诉着对大地的依恋,同时又似乎在向我寻求着最后的怜惜与呵护。 走进小小的村落,狗儿相互护卫着主人的家园,不让陌生人靠近。 这时,一位僧侣走在江边平整的沙地上,独自归向自己的寺院。 我抬头向着西北望去,我多么想见到我来时的地方——长安。 可是,又一次见到的只是从树丛中飞起来的鹧鸪。
  •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五言律诗。诗以客居思乡为情感原点,以回程景象为发散点,将远居他乡的孤愁与对家乡的思念融为一体,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动静结合,声色俱见,表达深沉的怀想。 首联“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写江边之景:南方因为温度高,所以到了秋天依然感觉不到萧瑟的秋意,四处依然是葱郁旺盛的植物;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江面之上,本来清朗的江面,似乎迷蒙着霭霭的雾气。秋士见阴而悲,毕竟是到了秋天,依然能捕捉到来自心底的一丝愁绪。这里显然是以乐景写哀情,不过含蓄了一点。江上的迷蒙更能让人想起“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相同感受,所以,起笔虽然是直写,好像不动声色,其实已将思乡的情丝悄悄缠绕在景物之中,不过是难以清晰感受到罢了。总而言之,首联用乐景哀景相帮衬,一反一正,目的是为诗歌后面抒发思乡之情渲染氛围,蓄势造情。 颔联“空余蝉嘒嘒,犹向客依依”,重点描写寒蝉凄切。作者感觉到它的低鸣好像是在抚平自己远离故乡的愁绪,又像是在呼唤自己,不忍其离去。作者虽然采用移步换景的写作顺序,但是选择意象上还是逐层入情的。“空余”,写眼前除了蝉鸣外再无一点声响。此二字更是指示性的伏笔,让读者不致误解颈联“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之义,又为收尾做铺垫。到了颔联,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线路更加清晰,就这样慢慢过渡到核心情感的出现。颈联“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写小村上的群狗跑来迎接并护送我这孤独的苦行僧回宅,沙路平整,曲径幽幽。这说明作者已经离开了江边,距自己的住所越来越近了。犬一直围着自己跳来跳去,说明作者在此居住已有一段时日,也正是说明离开故乡已经很长时间了,已经到了萧瑟的秋天了,时间过得可真快。此情此景下,作者一边是从任上回到住所的喜悦,另一边又是回去之后的孤独无聊,不知道自己是该向前走还是向后走,踌躇在心,迟疑不前,就那么站在原地,思绪邈邈。此时的李商隐,妻子已经病故,孑然一身,远在他乡,虽然做了幕僚,杂事也不多,但是那份孤独无依的感受一刻也未曾远离,所以可以理解他此时矛盾的心情。作者把自己比喻成僧徒,实是调侃之语,言外有一丝的苦涩辛酸。在这样的心境下,再引出本诗主旨——思乡,那种苦味就不是一般思乡之作可以相比的。 尾联“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写作者因为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正想抬头向西北方的故乡看上一眼,但地平无高处,无高处可以观望,只有阵阵鹧鸪的哀鸣在耳边萦回,好像是正在催促他赶紧回家。鹧鸪啼鸣在历代诗歌中是常见的意象,用在此处,与西北望相比衬,则愈见思乡之深切。诗歌结尾,作者用鹧鸪飞鸣来烘托思乡的情感,使得整个意境饱满深沉,更何况此时已是向晚时分,天色渐暗,思情渐浓,那种自伤自怜的情感自然溢于言表。 全诗以写思乡为核心,从眼前景写起,一层一层逼近内里,正是作者情感自然发展的轨迹。诗作前六句写一路上的秋景,虽然恬静悠闲,结句却抒发了思乡不得归之感慨秋日暮色中,寒蝉依依、群犬相护、鹧鸪催归,好像只有这些虫、兽、禽等天物,懂得苦行僧般的诗人孤独至极的心情。尤其犬护独归的画面让人久久不能释怀。犬把作者看成本乡人,又隐隐透露出谁人可知的悲凉,一个寂寥独归、西北望乡思愁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爱情, 闺怨, 干谒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初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李商隐

851

爱情, 悼亡, 友情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初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851

悼亡, 咏怀, 哲理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高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锦瑟

[唐]李商隐

干谒, 讽喻, 咏怀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初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贾生

[唐]李商隐

848

游仙, 闺怨, 讽喻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小学古诗, 唐诗三百首

嫦娥

[唐]李商隐

送别, 闺怨, 咏怀

肠断未忍扫
眼穿仍欲归

肠断未忍扫
眼穿仍欲归

唐诗三百首

落花

[唐]李商隐

爱情, 闺怨, 咏怀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唐诗三百首

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唐]李商隐

爱情, 闺怨, 咏怀

直道相思了无益
未妨惆怅是清狂

直道相思了无益
未妨惆怅是清狂

唐诗三百首

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唐]李商隐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