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应制, 宴饮, 咏怀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

[唐]李峤

创作年份

作者时龄

作品题材

别业临青甸,鸣銮降紫霄。 长筵鹓鹭集,仙管凤凰调。 树接南山近,烟含北渚遥。 承恩咸已醉,恋赏未还镳。

​背景

这是一首侍筵诗。唐中宗李显领着大臣们到女儿长宁公主的东庄别墅去吃饭,李峤写了这样一首诗以侍筵。

注释

长宁公主:唐中宗李显的女儿,韦后所生。东响:唐中宗为长宁公主建造的别墅,唐中宗和韦后曾数度临幸。 别业:别墅。青甸:绿色的郊野。甸:京城的近郊。 鸣銮(luán):装在轭首或车衡上的铜铃,车行摇动作响。此处借指皇帝的车驾。 长筵(yán):指排成长列的宴饮席位。鹓(yuān)鹭:两种鸟,它们群飞而有序,比喻班行有序的朝官。 南山:指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 北渚(zhǔ):北面的水涯。此指渭河。 承恩:蒙受恩泽。 还镳(biāo):犹回马。镳:马嚼子,代指乘骑,此处指皇帝的车驾。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别业临青甸,鸣銮降紫霄。 长筵鹓鹭集,仙管凤凰调。 树接南山近,烟含北渚遥。 承恩咸已醉,恋赏未还镳。

​背景

这是一首侍筵诗。唐中宗李显领着大臣们到女儿长宁公主的东庄别墅去吃饭,李峤写了这样一首诗以侍筵。

注释

长宁公主:唐中宗李显的女儿,韦后所生。东响:唐中宗为长宁公主建造的别墅,唐中宗和韦后曾数度临幸。 别业:别墅。青甸:绿色的郊野。甸:京城的近郊。 鸣銮(luán):装在轭首或车衡上的铜铃,车行摇动作响。此处借指皇帝的车驾。 长筵(yán):指排成长列的宴饮席位。鹓(yuān)鹭:两种鸟,它们群飞而有序,比喻班行有序的朝官。 南山:指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 北渚(zhǔ):北面的水涯。此指渭河。 承恩:蒙受恩泽。 还镳(biāo):犹回马。镳:马嚼子,代指乘骑,此处指皇帝的车驾。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 这是一首侍筵诗。唐中宗李显领着大臣们到女儿长宁公主的东庄别墅去吃饭,李峤写了这样一首诗以侍筵。
  • 长宁公主:唐中宗李显的女儿,韦后所生。东响:唐中宗为长宁公主建造的别墅,唐中宗和韦后曾数度临幸。 别业:别墅。青甸:绿色的郊野。甸:京城的近郊。 鸣銮(luán):装在轭首或车衡上的铜铃,车行摇动作响。此处借指皇帝的车驾。 长筵(yán):指排成长列的宴饮席位。鹓(yuān)鹭:两种鸟,它们群飞而有序,比喻班行有序的朝官。 南山:指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 北渚(zhǔ):北面的水涯。此指渭河。 承恩:蒙受恩泽。 还镳(biāo):犹回马。镳:马嚼子,代指乘骑,此处指皇帝的车驾。
  • 公主的别墅临跨着青绿的郊野,君主的銮驾常常到这仙宫天阙。 百官们列队迎候着降驾的天子,管弦吹奏着凤凰和鸣般的声乐。 树接南山,南山离东庄这么近,烟漫北渚,北渚离这儿如此远。 承赐盛宴啊,群臣们早成醉颜,恋赏花美的东庄,忘却了回还。
  • 此诗第一句交代宴饮的地点,为下文的展开写出了规定的场景。第二联把大臣们写得不同凡俗,更恰到好处地吹捧了皇帝。第三联突然笔锋一转,由宴会写到了东庄周围的环境。最后归结到宴会上来,收住上文,把宴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全诗用比喻、对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来介绍长宁公主的别墅,虽然辞藻过于华丽,但是皇家庄严肃穆的一面描绘得很具体,使人对皇帝家那种威严奢华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作为宰相,李峤写出如此的文章似乎很天经地义,这是政治和文学的结合,李峤既将政治目的融到了诗里,又严格按照五言律诗原有的体裁来编辑词汇。不管读者是否喜欢花团锦簇般的修辞堆在那里,皇家的气派似乎只有用这样的辞藻方能说明。大多数应制诗、侍筵诗都是如此。此诗俗处在于空泛,这也是大多数此类诗词很难跳出的套路。 这首作品是典型的侍筵诗。侍宴写的诗,多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少酸甜苦辣的隽永名言,这样的诗其实流传不广,因为没有什么用,充其量记录一些生活片段,玩一下生涩怪癖的文词,应景显才之为而已。▲
  • 公主的别墅临跨着青绿的郊野,君主的銮驾常常到这仙宫天阙。 百官们列队迎候着降驾的天子,管弦吹奏着凤凰和鸣般的声乐。 树接南山,南山离东庄这么近,烟漫北渚,北渚离这儿如此远。 承赐盛宴啊,群臣们早成醉颜,恋赏花美的东庄,忘却了回还。
  • 此诗第一句交代宴饮的地点,为下文的展开写出了规定的场景。第二联把大臣们写得不同凡俗,更恰到好处地吹捧了皇帝。第三联突然笔锋一转,由宴会写到了东庄周围的环境。最后归结到宴会上来,收住上文,把宴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全诗用比喻、对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来介绍长宁公主的别墅,虽然辞藻过于华丽,但是皇家庄严肃穆的一面描绘得很具体,使人对皇帝家那种威严奢华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作为宰相,李峤写出如此的文章似乎很天经地义,这是政治和文学的结合,李峤既将政治目的融到了诗里,又严格按照五言律诗原有的体裁来编辑词汇。不管读者是否喜欢花团锦簇般的修辞堆在那里,皇家的气派似乎只有用这样的辞藻方能说明。大多数应制诗、侍筵诗都是如此。此诗俗处在于空泛,这也是大多数此类诗词很难跳出的套路。 这首作品是典型的侍筵诗。侍宴写的诗,多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少酸甜苦辣的隽永名言,这样的诗其实流传不广,因为没有什么用,充其量记录一些生活片段,玩一下生涩怪癖的文词,应景显才之为而已。▲

山水, 节令, 咏物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小学古诗

[唐]李峤

咏怀, 哲理, 节令

圆魄上寒空
皆言四海同

圆魄上寒空
皆言四海同

中秋月二首

[唐]李峤

节令, 哲理, 思乡

圆魄上寒空
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
不有雨兼风

圆魄上寒空
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
不有雨兼风

中秋夜

[唐]李峤

应制, 宴饮, 节令

主家山第接云开
天子春游动地来

主家山第接云开
天子春游动地来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唐]李峤

709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