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爱国, 山水, 纪游

725

24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创作年份

作者时龄

作品题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背景

这首诗一般认为是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

注释

香炉:指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遥看:从远处看。 挂:悬挂。 前川:一作“长川”。 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直:笔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疑:怀疑。 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天的最高处,形容极高。一作“半天”。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背景

这首诗一般认为是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

注释

香炉:指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遥看:从远处看。 挂:悬挂。 前川:一作“长川”。 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直:笔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疑:怀疑。 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天的最高处,形容极高。一作“半天”。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 这首诗一般认为是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
  • 香炉:指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遥看:从远处看。 挂:悬挂。 前川:一作“长川”。 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直:笔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疑:怀疑。 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天的最高处,形容极高。一作“半天”。
  •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从远处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
  •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从远处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

思乡, 行旅, 咏怀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小学古诗, 唐诗三百首

静夜思

[唐]李白

726

行旅, 山水, 咏怀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小学古诗, 唐诗三百首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759

送别, 友情, 节令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小学古诗, 唐诗三百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728

咏怀, 哲理, 宴饮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高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将进酒

[唐]李白

736

送别, 友情, 山水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初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送友人

[唐]李白

738

咏怀, 励志, 友情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初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774

送别, 思乡, 山水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初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724

山水, 纪游, 隐逸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小学古诗

夜宿山寺

[唐]李白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