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田园, 民生, 哲理

799

27

悯农

[唐]李绅

创作年份

作者时龄

作品题材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背景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所作,此诗便为其中之一。

注释

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背景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所作,此诗便为其中之一。

注释

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所作,此诗便为其中之一。
  • 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 盛夏中午时分,烈日炎炎,农民还在田地里劳作,脸上的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呢?
  • 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
  • 盛夏中午时分,烈日炎炎,农民还在田地里劳作,脸上的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呢?
  • 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

田园, 民生, 讽喻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小学古诗

悯农二首·其二

[唐]李绅

799

田园, 讽喻, 民生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小学古诗

悯农二首·其一

[唐]李绅

799

咏物, 闺怨, 节令

开花占得春光早
雪缀云装万萼轻

开花占得春光早
雪缀云装万萼轻

新楼诗二十首·北楼樱桃花

[唐]李绅

咏物, 咏怀, 哲理

松之生也
于岩之侧
流俗不顾
匠人未识

松之生也
于岩之侧
流俗不顾
匠人未识

寒松赋

[唐]李绅

824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