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爱国, 战争, 应制

806

16

上之回

[唐]李贺

创作年份

作者时龄

作品题材

上之回,大旗喜。 悬红云,挞凤尾。 剑匣破,舞蛟龙。 蚩尤死,鼓逢逢。 天高庆雷齐堕地。 地无惊烟海千里。

​背景

此诗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十月。元和年间,对藩镇多次用兵,取得了一些胜利。如元和元年平定反叛的刘辟,元和二年剿灭镇海节度使李锜。这些对藩镇战争的胜利、对人民是个鼓舞,使元和年间出现史家所说的“中兴”现象。李贺从这些胜利中受到鼓舞,所以写了这首诗。

注释

上之回:系乐府旧题,汉乐府《铙歌上曲之一。此指天子返回京师。 大旗喜:用拟人化的手法,写皇帝的胜利使军旗也欢欣飘扬。 红云:指红色的大旗连成一片,状如云霞。 挞(tà)凤尾:指咚吹旌旗,翩翩拂击旗端羽毛。 凤尾:旗上的羽饰。 剑匣破:据《拾遗记上载,传说上古帝王颛顼有把宝剑,常在匣中发出虎啸龙吟般的鸣声。如有敌兵来犯,剑会自动破匣腾空,飞去杀敌。 舞蛟龙:比喻宝剑飞舞的情景。 蚩(chī)尤:传说中古代南方少数民族首领,曾发动叛乱,后被黄帝擒杀。 逢(péng)逢:鼓声。 庆雷:欢声雷动。一作“庆云”。庆云即五色云彩,古人以为祥瑞之气。堕地:意思是笼罩大地。 惊烟:报警的烽火。 海:海内,指全国。这句谓中国大地战争平息,四海之内处处安宁。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上之回,大旗喜。 悬红云,挞凤尾。 剑匣破,舞蛟龙。 蚩尤死,鼓逢逢。 天高庆雷齐堕地。 地无惊烟海千里。

​背景

此诗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十月。元和年间,对藩镇多次用兵,取得了一些胜利。如元和元年平定反叛的刘辟,元和二年剿灭镇海节度使李锜。这些对藩镇战争的胜利、对人民是个鼓舞,使元和年间出现史家所说的“中兴”现象。李贺从这些胜利中受到鼓舞,所以写了这首诗。

注释

上之回:系乐府旧题,汉乐府《铙歌上曲之一。此指天子返回京师。 大旗喜:用拟人化的手法,写皇帝的胜利使军旗也欢欣飘扬。 红云:指红色的大旗连成一片,状如云霞。 挞(tà)凤尾:指咚吹旌旗,翩翩拂击旗端羽毛。 凤尾:旗上的羽饰。 剑匣破:据《拾遗记上载,传说上古帝王颛顼有把宝剑,常在匣中发出虎啸龙吟般的鸣声。如有敌兵来犯,剑会自动破匣腾空,飞去杀敌。 舞蛟龙:比喻宝剑飞舞的情景。 蚩(chī)尤:传说中古代南方少数民族首领,曾发动叛乱,后被黄帝擒杀。 逢(péng)逢:鼓声。 庆雷:欢声雷动。一作“庆云”。庆云即五色云彩,古人以为祥瑞之气。堕地:意思是笼罩大地。 惊烟:报警的烽火。 海:海内,指全国。这句谓中国大地战争平息,四海之内处处安宁。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 此诗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十月。元和年间,对藩镇多次用兵,取得了一些胜利。如元和元年平定反叛的刘辟,元和二年剿灭镇海节度使李锜。这些对藩镇战争的胜利、对人民是个鼓舞,使元和年间出现史家所说的“中兴”现象。李贺从这些胜利中受到鼓舞,所以写了这首诗。
  • 上之回:系乐府旧题,汉乐府《铙歌上曲之一。此指天子返回京师。 大旗喜:用拟人化的手法,写皇帝的胜利使军旗也欢欣飘扬。 红云:指红色的大旗连成一片,状如云霞。 挞(tà)凤尾:指咚吹旌旗,翩翩拂击旗端羽毛。 凤尾:旗上的羽饰。 剑匣破:据《拾遗记上载,传说上古帝王颛顼有把宝剑,常在匣中发出虎啸龙吟般的鸣声。如有敌兵来犯,剑会自动破匣腾空,飞去杀敌。 舞蛟龙:比喻宝剑飞舞的情景。 蚩(chī)尤:传说中古代南方少数民族首领,曾发动叛乱,后被黄帝擒杀。 逢(péng)逢:鼓声。 庆雷:欢声雷动。一作“庆云”。庆云即五色云彩,古人以为祥瑞之气。堕地:意思是笼罩大地。 惊烟:报警的烽火。 海:海内,指全国。这句谓中国大地战争平息,四海之内处处安宁。
  • 皇帝胜利归来,大旗欢舞招展。 红旗如云片连片,旗端羽饰随风卷。 宝剑破匣腾空起,恰如蛟龙舞蹁跹。 黄帝凯旋蚩尤死,战鼓咚咚声震天。 高天雷声欢庆,祥云笼盖大地。 地上无烽烟,海内千里庆胜利。
  • 李贺很少写欢庆的诗。他所处的社会本来就很少值得喜庆的事,满目疮痍,叫人喜不起来;另外诗人遭际坎坷,他也很少有欢乐的时候;再加上诗人性格内向,比较悲观。这种种原因,都使得李贺的作品中很少歌颂欢乐、抒发愉快情感的诗歌。这首《上之回》却是一首欢庆胜利的颂歌。 这首诗一连用了八句三字句,音韵急促,一气流贯,表达极度欣悦的心情。 “上之回,大旗喜。悬红云,挞凤尾”前四句通过写景突出喜庆的景象。用“喜”字来形容红旗飘扬,使红旗染上了情感的色彩。到处是红旗、好似是悬在天上的红云,红旗上的凤尾相互拍打着。这真像是一片旗的海洋。诗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被红旗包围着的喜庆的境地里。 “剑匣破”四句,追述胜利的经过。诗人在这四句中用了两个典故,只用了十二个字写出了这次战斗的历程,语言十分精炼。宝剑冲破剑匣,如蛟龙腾飞起舞,杀向敌人,用以形容朝廷军队的威武神速,写出了军队的不可抵挡的气势。读着这两句,好像看到朝廷的军队所向披靡,摧枯拉朽地打击着敌人。敌人被歼,叛乱平定,到处是一片庆祝胜利的鼓声。用“蚩龙”这一典故十分确切地表达了诗人的感情以及喜悦的心境。 这八句短促的三字句,既把场面、战斗经过写出,更把诗人那种抑制不住的感情生动地表达了出来。它们真像一泻千里的激流,奔腾着、翻滚着,掠过读者的心田,激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最后两句“天高庆雷齐堕地,地无惊烟海千里”是七言句,抒发着诗人美好的理想。他想象着平定叛乱藩镇之后和平安定的美好景象。欢呼声像天上的雷声降落地上那样,到处是欢声雷动;在辽阔的国土上,再不会有使人惊心动魄的烽烟。四海之内,平静无波。中唐时期经过了连绵八年的安史之乱,社会已经陷入极度混乱;各地方藩镇又发动割据战争,战火不息,人民的生活在征战中更加痛苦。渴望和平、安定,是当时人民的普遍愿望。 这首诗是诗人在胜利的喜悦中一气呵成的,似乎是感情的喷发,未经雕饰,但是,诗人却是经过精心构织的。他在整首诗中,突出了红色。那鲜红的旗帜,如火红的海洋,如满天的红云,这就突出了喜庆的色彩;此外,诗中还突出了逢逢的鼓声,和鲜红的色彩相映衬,有声有色地把喜庆的热烈场面刻画了出来。这正是诗人在艺术安排上虽用力构思,但已达到似乎漫不经意的成熟境地。▲
  • 皇帝胜利归来,大旗欢舞招展。 红旗如云片连片,旗端羽饰随风卷。 宝剑破匣腾空起,恰如蛟龙舞蹁跹。 黄帝凯旋蚩尤死,战鼓咚咚声震天。 高天雷声欢庆,祥云笼盖大地。 地上无烽烟,海内千里庆胜利。
  • 李贺很少写欢庆的诗。他所处的社会本来就很少值得喜庆的事,满目疮痍,叫人喜不起来;另外诗人遭际坎坷,他也很少有欢乐的时候;再加上诗人性格内向,比较悲观。这种种原因,都使得李贺的作品中很少歌颂欢乐、抒发愉快情感的诗歌。这首《上之回》却是一首欢庆胜利的颂歌。 这首诗一连用了八句三字句,音韵急促,一气流贯,表达极度欣悦的心情。 “上之回,大旗喜。悬红云,挞凤尾”前四句通过写景突出喜庆的景象。用“喜”字来形容红旗飘扬,使红旗染上了情感的色彩。到处是红旗、好似是悬在天上的红云,红旗上的凤尾相互拍打着。这真像是一片旗的海洋。诗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被红旗包围着的喜庆的境地里。 “剑匣破”四句,追述胜利的经过。诗人在这四句中用了两个典故,只用了十二个字写出了这次战斗的历程,语言十分精炼。宝剑冲破剑匣,如蛟龙腾飞起舞,杀向敌人,用以形容朝廷军队的威武神速,写出了军队的不可抵挡的气势。读着这两句,好像看到朝廷的军队所向披靡,摧枯拉朽地打击着敌人。敌人被歼,叛乱平定,到处是一片庆祝胜利的鼓声。用“蚩龙”这一典故十分确切地表达了诗人的感情以及喜悦的心境。 这八句短促的三字句,既把场面、战斗经过写出,更把诗人那种抑制不住的感情生动地表达了出来。它们真像一泻千里的激流,奔腾着、翻滚着,掠过读者的心田,激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最后两句“天高庆雷齐堕地,地无惊烟海千里”是七言句,抒发着诗人美好的理想。他想象着平定叛乱藩镇之后和平安定的美好景象。欢呼声像天上的雷声降落地上那样,到处是欢声雷动;在辽阔的国土上,再不会有使人惊心动魄的烽烟。四海之内,平静无波。中唐时期经过了连绵八年的安史之乱,社会已经陷入极度混乱;各地方藩镇又发动割据战争,战火不息,人民的生活在征战中更加痛苦。渴望和平、安定,是当时人民的普遍愿望。 这首诗是诗人在胜利的喜悦中一气呵成的,似乎是感情的喷发,未经雕饰,但是,诗人却是经过精心构织的。他在整首诗中,突出了红色。那鲜红的旗帜,如火红的海洋,如满天的红云,这就突出了喜庆的色彩;此外,诗中还突出了逢逢的鼓声,和鲜红的色彩相映衬,有声有色地把喜庆的热烈场面刻画了出来。这正是诗人在艺术安排上虽用力构思,但已达到似乎漫不经意的成熟境地。▲

边塞, 爱国, 咏怀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小学古诗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唐]李贺

814

边塞, 爱国, 战争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初中古诗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814

咏物, 怀古, 游仙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高中古诗

李凭箜篌引

[唐]李贺

811

爱国, 边塞, 励志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南园十三首·其五

[唐]李贺

811

咏物, 游仙, 咏怀

武帝爱神仙
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
不解上青天

武帝爱神仙
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
不解上青天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三

[唐]李贺

814

咏物, 边塞, 爱国

龙脊贴连钱
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
谁为铸金鞭

龙脊贴连钱
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
谁为铸金鞭

马诗二十三首·其一

[唐]李贺

814

田园, 咏怀, 隐逸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南园十三首

[唐]李贺

813

田园, 咏物, 咏怀

花枝草蔓眼中开
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
嫁与春风不用媒

花枝草蔓眼中开
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
嫁与春风不用媒

南园十三首·其一

[唐]李贺

813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