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送别, 友情, 山水
少室雪晴送王宁
[唐]李颀
创作年份
作者时龄
作品题材
少室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一峰雪。
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
过景斜临不可道,白云欲尽难为容。
行人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
背景
这首诗写少室山雪后初晴,是诗人送友王宁远行时所作。
注释
少室:山名,在河南登封县北,东距太室山约10公里,有三十六峰,山北麓五乳峰下有少林寺。王宁:生卒事迹不详。
少室众峰:《河南通志·山川上·河南府》:“少室山,在登封县西十七里,一名季室,见《山海经注》,一名负黍山,有负黍城在其南。周围方百里,上有三十六峰。”
几峰别:谓众峰中有几峰更为奇异。少室山有三十六峰,主峰玉寨山1500多米,为嵩山最高峰。别:格外不同。
见:同“现”。
隔城半山:指为城所隔,只能见到半山。隔城:有城郭阻隔。
峨峨:盛多貌。
过景:落日余辉。
不可道:妙不可言。
难为容:难以形容其状。
行人:指王宁。
幽境:清幽的胜境。
切切:象声词,形容声音轻细、凄切、急促。

少室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一峰雪。
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
过景斜临不可道,白云欲尽难为容。
行人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
背景
这首诗写少室山雪后初晴,是诗人送友王宁远行时所作。
注释
少室:山名,在河南登封县北,东距太室山约10公里,有三十六峰,山北麓五乳峰下有少林寺。王宁:生卒事迹不详。
少室众峰:《河南通志·山川上·河南府》:“少室山,在登封县西十七里,一名季室,见《山海经注》,一名负黍山,有负黍 城在其南。周围方百里,上有三十六峰。”
几峰别:谓众峰中有几峰更为奇异。少室山有三十六峰,主峰玉寨山1500多米,为嵩山最高峰。别:格外不同。
见:同“现”。
隔城半山:指为城所隔,只能见到半山。隔城:有城郭阻隔。
峨峨:盛多貌。
过景:落日余辉。
不可道:妙不可言。
难为容:难以形容其状。
行人:指王宁。
幽境:清幽的胜境。
切切:象声词,形容声音轻细、凄切、急促。


- 这首诗写少室山雪后初晴,是诗人送友王宁远行时所作。
- 少室:山名,在河南登封县北,东距太室山约10公里,有三十六峰,山北麓五乳峰下有少林寺。王宁:生卒事迹不详。 少室众峰:《河南通志·山川上·河南府》:“少室山,在登封县西十七里,一名季室,见《山海经注》,一名负黍山,有负黍城在其南。周围方百里,上有三十六峰。” 几峰别:谓众峰中有几峰更为奇异。少室山有三十六峰,主峰玉寨山1500多米,为嵩山最高峰。别:格外不同。 见:同“现”。 隔城半山:指为城所隔,只能见到半山。隔城:有城郭阻隔。 峨峨:盛多貌。 过景:落日余辉。 不可道:妙不可言。 难为容:难以形容其状。 行人:指王宁。 幽境:清幽的胜境。 切切:象声词,形容声音轻细、凄切、急促。
- 少室山峰数有三十六,而这其中有几峰尤为独特。 一座峰在晴朗的阳光下,犹如被光辉照射,光彩熠熠;另一座峰则铺满皑皑的白雪,宛如银装素裹。 远隔城市,遥望山半高,无数青松在山间错落有致,相互交织成连绵的绿色画卷。 夕阳的余辉斜照,使得景色更加美丽,美妙得难以言表,充满了无限的趣味。 白云几缕飘浮,有时浓密,有时稀疏,山光景色变幻多端,难以用言语准确形容。 王宁与我都兴致勃勃,纵情欣赏幽境,不禁忘记了旅途的起程。 北风呼啸,声音凄厉,吹在身上令人透骨的冷。 离别时,我们依依不舍地站在浮桥上,紧紧勒住马的缰绳,却无法让它前行。 不忍心离开,频频回首,含情眺望着南山岭。
- 少室山峰数有三十六,而这其中有几峰尤为独特。 一座峰在晴朗的阳光下,犹如被光辉照射,光彩熠熠;另一座峰则铺满皑皑的白雪,宛如银装素裹。 远隔城市,遥望山半高,无数青松在山间错落有致,相互交织成连绵的绿色画卷。 夕阳的余辉斜照,使得景色更加美丽,美妙得难以言表,充满了无限的趣味。 白云几缕飘浮,有时浓密,有时稀疏,山光景色变幻多端,难以用言语准确形容。 王宁与我都兴致勃勃,纵情欣赏幽境,不禁忘记了旅途的起程。 北风呼啸,声音凄厉,吹在身上令人透骨的冷。 离别时,我们依依不舍地站在浮桥上,紧紧勒住马的缰绳,却无法让它前行。 不忍心离开,频频回首,含情眺望着南山岭。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