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怀古, 战争, 咏怀

赤壁

[唐]杜牧

创作年份

作者时龄

作品题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注释

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取。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呼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注释

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取。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呼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 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取。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呼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 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 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而是说“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乃曹操骄奢淫乐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这里的铜雀台,让人不禁联想到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佩服。▲
  • 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 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而是说“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乃曹操骄奢淫乐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这里的铜雀台,让人不禁联想到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佩服。▲

爱国, 怀古, 讽喻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初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泊秦淮

[唐]杜牧

山水, 田园, 纪游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小学古诗

山行

[唐]杜牧

节令, 悼亡, 行旅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小学古诗

清明

[唐]杜牧

山水, 田园, 节令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小学古诗

江南春

[唐]杜牧

833

怀古, 讽喻, 爱国

灭六国者六国也
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

灭六国者六国也
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

高中古诗

阿房宫赋

[唐]杜牧

825

友情, 思乡, 山水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唐诗三百首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835

闺怨, 思乡, 节令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唐诗三百首

秋夕

[唐]杜牧

咏怀, 怀古, 隐逸

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唐诗三百首

遣怀

[唐]杜牧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