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爱国, 战争, 民生

756

44

悲陈陶

[唐]杜甫

创作年份

作者时龄

作品题材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冬。十月二十一日,唐军跟安史叛军在陈陶作战,结果唐军大败,死伤四万余人。来自西北十郡(今陕西一带)清白人家的子弟兵,血染陈陶战场,景象非常惨烈。杜甫这时被困在长安,目睹叛军的骄纵残暴,有感于陈陶之败的惨烈而作此诗。

注释

陈陶:地名,即陈陶斜,又名陈陶泽,在长安西北。 孟冬:农历十月。十郡:指秦中各郡。良家子:从百姓中征召的士兵。 无战声:战事已结束,旷野一片死寂。 义军:官军,因其为国牺牲,故称义军。 向北啼:这时唐肃宗驻守灵武,在长安之北,故都人向北而啼。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冬。十月二十一日,唐军跟安史叛军在陈陶作战,结果唐军大败,死伤四万余人。来自西北十郡(今陕西一带)清白人家的子弟兵,血染陈陶战场,景象非常惨烈。杜甫这时被困在长安,目睹叛军的骄纵残暴,有感于陈陶之败的惨烈而作此诗。

注释

陈陶:地名,即陈陶斜,又名陈陶泽,在长安西北。 孟冬:农历十月。十郡:指秦中各郡。良家子:从百姓中征召的士兵。 无战声:战事已结束,旷野一片死寂。 义军:官军,因其为国牺牲,故称义军。 向北啼:这时唐肃宗驻守灵武,在长安之北,故都人向北而啼。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冬。十月二十一日,唐军跟安史叛军在陈陶作战,结果唐军大败,死伤四万余人。来自西北十郡(今陕西一带)清白人家的子弟兵,血染陈陶战场,景象非常惨烈。杜甫这时被困在长安,目睹叛军的骄纵残暴,有感于陈陶之败的惨烈而作此诗。
  • 陈陶:地名,即陈陶斜,又名陈陶泽,在长安西北。 孟冬:农历十月。十郡:指秦中各郡。良家子:从百姓中征召的士兵。 无战声:战事已结束,旷野一片死寂。 义军:官军,因其为国牺牲,故称义军。 向北啼:这时唐肃宗驻守灵武,在长安之北,故都人向北而啼。
  • 初冬时节,从十几个郡征来的良家子弟,一战之后鲜血都洒在陈陶水泽之中。 蓝天下的旷野现在变得死寂无声,四万名兵士竟然在一日之内全部战死。 野蛮的胡兵箭镞上滴着善良百姓的鲜血,唱着人们听不懂的胡歌在长安街市上饮酒狂欢。 长安城的百姓转头向陈陶方向失声痛哭,日夜盼望唐朝军队打回来恢复昔日的太平生活。
  • 这是一场遭到惨重失败的战役。杜甫不是客观主义地描写四万唐军如事溃散,乃至横尸郊野,而是得一句就用了郑重的笔墨大书这一场悲剧事件的时间、牺牲者的籍贯和身份。这就显得庄严,使“十郡良家子”给人一种重于泰山的感觉。因而,得二句“血作陈陶泽中水”,便叫人痛心,乃至目不忍睹。这一开头,把唐军的死,写得很沉重。 至于下面“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两句,不是说人死了,野外没有声息了,而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是说战罢以后,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天空显得清虚,天地间肃穆得连一点声息也没有,好像天地也在沉重哀悼“四万义军同日死”这样一个悲惨事件,渲染“天地同悲”的气氛和感受。 诗的后四句,从陈陶斜战场掉转笔来写长安。写了两种人,一是胡兵,一是长安人民。“群胡归来血洗箭,哭唱胡歌饮都市。”两句活现出叛军得志骄横之态。胡兵想靠血与火,把一切都置于其铁蹄之下,但这是怎么也办不到的,读者于无声处可以感到长安在震荡。人民抑制不住心底的悲伤,他们北向而哭,向着陈陶战场,向着肃宗所在的彭原方向啼哭,更加渴望官军收复长安。一“哭”一“望”,而且中间着一“更”字,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情绪。 陈陶之战伤亡是惨重的,但是杜甫从战士的牺牲中,从宇宙的沉默气氛中,从人民流泪的悼念,从他们悲哀的心底上哭然发现并写出了悲壮的美。它能给人们以力量,鼓舞人民为讨平叛乱而继续斗争。 从这首诗的写作,说明杜甫没有客观主义地展览伤痕,而是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他根据战争的正义性质,写出了人民的感情和愿望,表现出他在创作思想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 初冬时节,从十几个郡征来的良家子弟,一战之后鲜血都洒在陈陶水泽之中。 蓝天下的旷野现在变得死寂无声,四万名兵士竟然在一日之内全部战死。 野蛮的胡兵箭镞上滴着善良百姓的鲜血,唱着人们听不懂的胡歌在长安街市上饮酒狂欢。 长安城的百姓转头向陈陶方向失声痛哭,日夜盼望唐朝军队打回来恢复昔日的太平生活。
  • 这是一场遭到惨重失败的战役。杜甫不是客观主义地描写四万唐军如事溃散,乃至横尸郊野,而是得一句就用了郑重的笔墨大书这一场悲剧事件的时间、牺牲者的籍贯和身份。这就显得庄严,使“十郡良家子”给人一种重于泰山的感觉。因而,得二句“血作陈陶泽中水”,便叫人痛心,乃至目不忍睹。这一开头,把唐军的死,写得很沉重。 至于下面“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两句,不是说人死了,野外没有声息了,而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是说战罢以后,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天空显得清虚,天地间肃穆得连一点声息也没有,好像天地也在沉重哀悼“四万义军同日死”这样一个悲惨事件,渲染“天地同悲”的气氛和感受。 诗的后四句,从陈陶斜战场掉转笔来写长安。写了两种人,一是胡兵,一是长安人民。“群胡归来血洗箭,哭唱胡歌饮都市。”两句活现出叛军得志骄横之态。胡兵想靠血与火,把一切都置于其铁蹄之下,但这是怎么也办不到的,读者于无声处可以感到长安在震荡。人民抑制不住心底的悲伤,他们北向而哭,向着陈陶战场,向着肃宗所在的彭原方向啼哭,更加渴望官军收复长安。一“哭”一“望”,而且中间着一“更”字,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情绪。 陈陶之战伤亡是惨重的,但是杜甫从战士的牺牲中,从宇宙的沉默气氛中,从人民流泪的悼念,从他们悲哀的心底上哭然发现并写出了悲壮的美。它能给人们以力量,鼓舞人民为讨平叛乱而继续斗争。 从这首诗的写作,说明杜甫没有客观主义地展览伤痕,而是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他根据战争的正义性质,写出了人民的感情和愿望,表现出他在创作思想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咏怀, 思乡, 悼亡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高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登高

[唐]杜甫

767

思乡, 亲情, 战争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初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759

爱国, 山水, 咏怀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初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望岳

[唐]杜甫

736

怀古, 友情, 咏怀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初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770

爱国, 思乡, 战争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初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春望

[唐]杜甫

757

友情, 田园, 宴饮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高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客至

[唐]杜甫

761

行旅, 咏怀, 山水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高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旅夜书怀

[唐]杜甫

765

爱国, 怀古, 咏怀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高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登岳阳楼

[唐]杜甫

767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