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爱国, 友情, 民生

764

52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

[唐]杜甫

创作年份

作者时龄

作品题材

国步犹艰难,兵革未休息。 万方哀嗷嗷,十载供军食。 庶官务割剥,不暇忧反侧。 诛求何多门,贤者贵为德。 韦生富春秋,洞彻有清识。 操持纲纪地,喜见朱丝直。 当令豪夺吏,自此无颜色。 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 挥泪临大江,高天意凄恻。 行行树佳政,慰我深相忆!

​背景

据诗中“十载供军食”句,这首诗应当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距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刚好十年。诗人观察到百姓疾苦,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慨。

注释

韦讽:成都人。浦起龙注:“韦讽,成都人。公宝应初(七六二年),先有送韦摄阆诗,兹岂归后即真,公复送欤?” 上:恐当作赴。唐人多赴上连文。《唐书·来琪传》:“以填充淮西申、安十五州节度观察使,填上表称淮西无粮馈军,请待收麦毕赴上。”又《国史补》:“德宗非时召吴凑为京兆尹,便令赴上。”是其证。也可以单用一“上”字,如储光羲《终南幽居献苏侍郎三首时拜太祝未上》未上,即未赴上,是说还未去作太祝的官。又李商隐《白居易墓碑铭》:“(太和)九年,除同州,不上。”不上,是说不去做同州刺史。 阆(làng)州:治所在今四川阆中。 录事参军:官名,职责是掌管文书,督察治所,宣达教令,兼管狱讼捕亡等。 国步:国运。《诗经·小雅·白华》:“天步艰难。”又《大雅·桑柔》:“国步斯频。” 兵革:指战争。 休息:停歇。 万方:全国各地。 嗷嗷(áo):哀鸣声。 十载:自天宝十四载安禄山造反至广德二年为十载。 供军食:供给军队的费用。 庶(shù)官:众官。指一般下级官吏。他们缺乏远见,不知剥削过甚,百姓反侧不安,就要引起大乱。 务:专心致力。 割剥(bō):宰割剥夺。 不暇(xiá):没有工夫。 反侧:指民心不安。 诛求:指横征暴敛。 多门:名目繁多。 贵为德:重视实行德政。 富春秋:年岁还多,即年富力强。富春秋,谓年少。《汉书·高五王传》:“皇帝富春秋。”颜师古注:“言年幼也。比之于财力,未匮竭,故谓之富。” 洞彻:通达事理。犹通达。 清识:清明的见识。 操持:掌握、管理。 纲纪:指法制伦常。《白帖》:“录事参军,谓之纲纪掾。”鲍照《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操持纲纪,纠弹贪污,正须正直的人,故曰喜见。 朱丝:染成朱红色的琴瑟弦,这里喻指正直无私。 当令:当使。 豪夺吏:巧取豪夺的贪官污吏。 无颜色:脸面。意谓使污吏害怕,不敢恣意侵渔百姓。 必若:若要。如果一定要。二句可谓一针见血。 疮(chuāng)痍(yí):创伤,比喻战争后民生凋熬。 蟊(máo)贼:指危害国家和人民的人。《诗经》:“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注:“食根曰蟊,食节曰贼。”黄生云:“军国事繁,征求固所不免,尤苦贪墨之吏,从中更朘削耳。有同宽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必若二语,亦无奈何中作此痛哭流涕之论耳。 大江:指岷(mín)江。 高天:上天。 行行:连续不断。 树佳政:建立美好的政治。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国步犹艰难,兵革未休息。 万方哀嗷嗷,十载供军食。 庶官务割剥,不暇忧反侧。 诛求何多门,贤者贵为德。 韦生富春秋,洞彻有清识。 操持纲纪地,喜见朱丝直。 当令豪夺吏,自此无颜色。 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 挥泪临大江,高天意凄恻。 行行树佳政,慰我深相忆!

​背景

据诗中“十载供军食”句,这首诗应当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距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刚好十年。诗人观察到百姓疾苦,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慨。

注释

韦讽:成都人。浦起龙注:“韦讽,成都人。公宝应初(七六二年),先有送韦摄阆诗,兹岂归后即真,公复送欤?” 上:恐当作赴。唐人多赴上连文。《唐书·来琪传》:“以填充淮西申、安十五州节度观察使,填上表称淮西无粮馈军,请待收麦毕赴上。”又《国史补》:“德宗非时召吴凑为京兆尹,便令赴上。”是其证。也可以单用一“上”字,如储光羲《终南幽居献苏侍郎三首时拜太祝未上》未上,即未赴上,是说还未去作太祝的官。又李商隐《白居易墓碑铭》:“(太和)九年,除同州,不上。”不上,是说不去做同州刺史。 阆(làng)州:治所在今四川阆中。 录事参军:官名,职责是掌管文书,督察治所,宣达教令,兼管狱讼捕亡等。 国步:国运。《诗经·小雅·白华》:“天步艰难。”又《大雅·桑柔》:“国步斯频。” 兵革:指战争。 休息:停歇。 万方:全国各地。 嗷嗷(áo):哀鸣声。 十载:自天宝十四载安禄山造反至广德二年为十载。 供军食:供给军队的费用。 庶(shù)官:众官。指一般下级官吏。他们缺乏远见,不知剥削过甚,百姓反侧不安,就要引起大乱。 务:专心致力。 割剥(bō):宰割剥夺。 不暇(xiá):没有工夫。 反侧:指民心不安。 诛求:指横征暴敛。 多门:名目繁多。 贵为德:重视实行德政。 富春秋:年岁还多,即年富力强。富春秋,谓年少。《汉书·高五王传》:“皇帝富春秋。”颜师古注:“言年幼也。比之于财力,未匮竭,故谓之富。” 洞彻:通达事理。犹通达。 清识:清明的见识。 操持:掌握、管理。 纲纪:指法制伦常。《白帖》:“录事参军,谓之纲纪掾。”鲍照《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操持纲纪,纠弹贪污,正须正直的人,故曰喜见。 朱丝:染成朱红色的琴瑟弦,这里喻指正直无私。 当令:当使。 豪夺吏:巧取豪夺的贪官污吏。 无颜色:脸面。意谓使污吏害怕,不敢恣意侵渔百姓。 必若:若要。如果一定要。二句可谓一针见血。 疮(chuāng)痍(yí):创伤,比喻战争后民生凋熬。 蟊(máo)贼:指危害国家和人民的人。《诗经》:“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注:“食根曰蟊,食节曰贼。”黄生云:“军国事繁,征求固所不免,尤苦贪墨之吏,从中更朘削耳。有同宽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必若二语,亦无奈何中作此痛哭流涕之论耳。 大江:指岷(mín)江。 高天:上天。 行行:连续不断。 树佳政:建立美好的政治。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 据诗中“十载供军食”句,这首诗应当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距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刚好十年。诗人观察到百姓疾苦,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慨。
  • 韦讽:成都人。浦起龙注:“韦讽,成都人。公宝应初(七六二年),先有送韦摄阆诗,兹岂归后即真,公复送欤?” 上:恐当作赴。唐人多赴上连文。《唐书·来琪传》:“以填充淮西申、安十五州节度观察使,填上表称淮西无粮馈军,请待收麦毕赴上。”又《国史补》:“德宗非时召吴凑为京兆尹,便令赴上。”是其证。也可以单用一“上”字,如储光羲《终南幽居献苏侍郎三首时拜太祝未上》未上,即未赴上,是说还未去作太祝的官。又李商隐《白居易墓碑铭》:“(太和)九年,除同州,不上。”不上,是说不去做同州刺史。 阆(làng)州:治所在今四川阆中。 录事参军:官名,职责是掌管文书,督察治所,宣达教令,兼管狱讼捕亡等。 国步:国运。《诗经·小雅·白华》:“天步艰难。”又《大雅·桑柔》:“国步斯频。” 兵革:指战争。 休息:停歇。 万方:全国各地。 嗷嗷(áo):哀鸣声。 十载:自天宝十四载安禄山造反至广德二年为十载。 供军食:供给军队的费用。 庶(shù)官:众官。指一般下级官吏。他们缺乏远见,不知剥削过甚,百姓反侧不安,就要引起大乱。 务:专心致力。 割剥(bō):宰割剥夺。 不暇(xiá):没有工夫。 反侧:指民心不安。 诛求:指横征暴敛。 多门:名目繁多。 贵为德:重视实行德政。 富春秋:年岁还多,即年富力强。富春秋,谓年少。《汉书·高五王传》:“皇帝富春秋。”颜师古注:“言年幼也。比之于财力,未匮竭,故谓之富。” 洞彻:通达事理。犹通达。 清识:清明的见识。 操持:掌握、管理。 纲纪:指法制伦常。《白帖》:“录事参军,谓之纲纪掾。”鲍照《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操持纲纪,纠弹贪污,正须正直的人,故曰喜见。 朱丝:染成朱红色的琴瑟弦,这里喻指正直无私。 当令:当使。 豪夺吏:巧取豪夺的贪官污吏。 无颜色:脸面。意谓使污吏害怕,不敢恣意侵渔百姓。 必若:若要。如果一定要。二句可谓一针见血。 疮(chuāng)痍(yí):创伤,比喻战争后民生凋熬。 蟊(máo)贼:指危害国家和人民的人。《诗经》:“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注:“食根曰蟊,食节曰贼。”黄生云:“军国事繁,征求固所不免,尤苦贪墨之吏,从中更朘削耳。有同宽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必若二语,亦无奈何中作此痛哭流涕之论耳。 大江:指岷(mín)江。 高天:上天。 行行:连续不断。 树佳政:建立美好的政治。
  • 国家的前途命运仍然艰难坎坷,硝烟弥漫的局面持续至今仍未终止。 全国各地哀鸣之声遍布田野山川,多年不断征收的军需负担已经达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 众位官员致力宰割剥夺百姓的财富,对于人民的疾苦和需求几乎毫不关心,导致民心不安。 以各种名目繁多的方式实行横征暴敛,贤者则更加强调将道德放在首位,强调品德的重要性。 韦生啊,你如今正值年轻力壮的时期,通达事理见识清明。 你前去掌管荆法纲纪,欣喜你执法始终正直不偏。 一定会让那些贪官污吏,从此之后再无脸面。 如果想要解救民生疾苦,那么首先必须严惩那些损害民众利益的罪犯。 眼含泪水,将你送至岷江之畔,上天似乎也感受到了我无尽的悲伤情绪。 你去做出好的政绩,来安慰我对你的深情忆念。
  • 这首诗前四句描绘出一幅战争连绵未断、民生哀声遍野的景致,写出了国运艰难,人民疾苦。接着四句承上启下,揭示出最严重的时弊和人民疾苦的真正根源,流露出诗人对庶官的谴责,对民生艰难的忧愤。接着八句称赞友人见识卓绝、正直无私,实则揭示封建官吏“盗贼本王臣”的罪恶本质。末四句写诗人用友谊来勉励友人要为民谋福,友情与忧国忧民之情糅合一体,寄予美好的祝福。 首段以八句为序,前四句为第一层,勾勒出一幅战火不断、百姓疾苦的画面,突显国家命运的艰难,着重关注人民的苦难。十载战乱,连绵不绝,沉重的赋税和劳役,令人民痛苦不堪,哀鸣声遍及乡野。这层描绘了时局中人民所承受的痛楚。然而,这场战争乃是捍卫统一的正义之战,因此尽管人民受苦,诗人并未过多谴责战争,而是真实地呈现,为下一层写作铺垫。随后四句组成第二层,揭示了严重的弊端和人民疾苦的真正源头:“庶官务割剥,不暇忧反侧”。这指出了最根本的弊端,描绘了贪官污吏的残酷行径,无视人民生死,恣意索取,苛捐杂税成风,导致百姓不安。诗人对庶官的谴责,对人民生计的愤怒,情感深厚,“贤者贵为德”与“庶官务割剥”构成鲜明对照,从而为上文提供了支撑,也为下文的展开作铺垫。。 中间八句为第二段。“韦生富春秋,洞彻有清识。操持纲纪地,喜见朱丝直。”诗人赞颂友人智慧博学,洞悉事理,身为地方官员,喜欢看到清正的政策执行。“当令豪夺吏,自此无颜色”,剖析了权贵滥权的丑陋,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认可,期望他能整治弊政。而“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二句,则展示了诗人推崇的政治理念,呼吁先铲除害群之马,以拯救国家的弊病。这段文字通过表彰友人的品德和智慧,转而呼唤他为改革政风、扶正祸乱的重任,凸显了诗人希冀友人能够斩草除根、治理腐化的决心。 最终四句归入第三节,融为一体:“挥泪临大江”,仿佛大江奔流之势,诗人的泪水涓涓而下。“高天意凄恻”,宛如高远的苍穹,蕴含着深沉的凄楚情感。这表达了诗人的深切关怀,如同天地广阔一般,贯穿全篇的情感得以更加充分地展示。同时,这挥泪之情,并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离情,更包含着对时局的忧虑和国家的兴衰。“行行树佳政,慰我深相忆”写出了诗人利用友谊来勉励对方,希望韦讽此去不断的为人民做点好事。把诗人的友情和忧国优民之情糅合一体,水乳难分、似漆如胶。▲
  • 国家的前途命运仍然艰难坎坷,硝烟弥漫的局面持续至今仍未终止。 全国各地哀鸣之声遍布田野山川,多年不断征收的军需负担已经达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 众位官员致力宰割剥夺百姓的财富,对于人民的疾苦和需求几乎毫不关心,导致民心不安。 以各种名目繁多的方式实行横征暴敛,贤者则更加强调将道德放在首位,强调品德的重要性。 韦生啊,你如今正值年轻力壮的时期,通达事理见识清明。 你前去掌管荆法纲纪,欣喜你执法始终正直不偏。 一定会让那些贪官污吏,从此之后再无脸面。 如果想要解救民生疾苦,那么首先必须严惩那些损害民众利益的罪犯。 眼含泪水,将你送至岷江之畔,上天似乎也感受到了我无尽的悲伤情绪。 你去做出好的政绩,来安慰我对你的深情忆念。
  • 这首诗前四句描绘出一幅战争连绵未断、民生哀声遍野的景致,写出了国运艰难,人民疾苦。接着四句承上启下,揭示出最严重的时弊和人民疾苦的真正根源,流露出诗人对庶官的谴责,对民生艰难的忧愤。接着八句称赞友人见识卓绝、正直无私,实则揭示封建官吏“盗贼本王臣”的罪恶本质。末四句写诗人用友谊来勉励友人要为民谋福,友情与忧国忧民之情糅合一体,寄予美好的祝福。 首段以八句为序,前四句为第一层,勾勒出一幅战火不断、百姓疾苦的画面,突显国家命运的艰难,着重关注人民的苦难。十载战乱,连绵不绝,沉重的赋税和劳役,令人民痛苦不堪,哀鸣声遍及乡野。这层描绘了时局中人民所承受的痛楚。然而,这场战争乃是捍卫统一的正义之战,因此尽管人民受苦,诗人并未过多谴责战争,而是真实地呈现,为下一层写作铺垫。随后四句组成第二层,揭示了严重的弊端和人民疾苦的真正源头:“庶官务割剥,不暇忧反侧”。这指出了最根本的弊端,描绘了贪官污吏的残酷行径,无视人民生死,恣意索取,苛捐杂税成风,导致百姓不安。诗人对庶官的谴责,对人民生计的愤怒,情感深厚,“贤者贵为德”与“庶官务割剥”构成鲜明对照,从而为上文提供了支撑,也为下文的展开作铺垫。。 中间八句为第二段。“韦生富春秋,洞彻有清识。操持纲纪地,喜见朱丝直。”诗人赞颂友人智慧博学,洞悉事理,身为地方官员,喜欢看到清正的政策执行。“当令豪夺吏,自此无颜色”,剖析了权贵滥权的丑陋,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认可,期望他能整治弊政。而“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二句,则展示了诗人推崇的政治理念,呼吁先铲除害群之马,以拯救国家的弊病。这段文字通过表彰友人的品德和智慧,转而呼唤他为改革政风、扶正祸乱的重任,凸显了诗人希冀友人能够斩草除根、治理腐化的决心。 最终四句归入第三节,融为一体:“挥泪临大江”,仿佛大江奔流之势,诗人的泪水涓涓而下。“高天意凄恻”,宛如高远的苍穹,蕴含着深沉的凄楚情感。这表达了诗人的深切关怀,如同天地广阔一般,贯穿全篇的情感得以更加充分地展示。同时,这挥泪之情,并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离情,更包含着对时局的忧虑和国家的兴衰。“行行树佳政,慰我深相忆”写出了诗人利用友谊来勉励对方,希望韦讽此去不断的为人民做点好事。把诗人的友情和忧国优民之情糅合一体,水乳难分、似漆如胶。▲

咏怀, 思乡, 悼亡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高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登高

[唐]杜甫

767

思乡, 亲情, 战争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初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759

爱国, 山水, 咏怀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初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望岳

[唐]杜甫

736

怀古, 友情, 咏怀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初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770

爱国, 思乡, 战争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初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春望

[唐]杜甫

757

友情, 田园, 宴饮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高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客至

[唐]杜甫

761

行旅, 咏怀, 山水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高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旅夜书怀

[唐]杜甫

765

爱国, 怀古, 咏怀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高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登岳阳楼

[唐]杜甫

767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