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闺怨, 春愁, 讽喻

829

57

春词

[唐]白居易

创作年份

作者时龄

作品题材

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

​背景

这首诗作于大和三年(829)春天。这时朝廷中宦官气焰嚣张,白居易的好友宰相韦处厚已经逝世,李宗闵勾结宦官将出任宰相,政敌王涯也于这年正月自山南西道节度使入为太常卿。所以这年春天,对作者来说是个极不愉快的季节。于是作得此诗。

注释

春词:春怨之词。 妆楼:华美的楼房,古代常指富家女子的居处。 背鹦鹉:以背对鹦鹉。鹦鹉是一种鸟,善学人语。 思量:思忖。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

​背景

这首诗作于大和三年(829)春天。这时朝廷中宦官气焰嚣张,白居易的好友宰相韦处厚已经逝世,李宗闵勾结宦官将出任宰相,政敌王涯也于这年正月自山南西道节度使入为太常卿。所以这年春天,对作者来说是个极不愉快的季节。于是作得此诗。

注释

春词:春怨之词。 妆楼:华美的楼房,古代常指富家女子的居处。 背鹦鹉:以背对鹦鹉。鹦鹉是一种鸟,善学人语。 思量:思忖。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 这首诗作于大和三年(829)春天。这时朝廷中宦官气焰嚣张,白居易的好友宰相韦处厚已经逝世,李宗闵勾结宦官将出任宰相,政敌王涯也于这年正月自山南西道节度使入为太常卿。所以这年春天,对作者来说是个极不愉快的季节。于是作得此诗。
  • 春词:春怨之词。 妆楼:华美的楼房,古代常指富家女子的居处。 背鹦鹉:以背对鹦鹉。鹦鹉是一种鸟,善学人语。 思量:思忖。
  • 低矮的花树轻轻地映衬着小巧的梳妆楼,春天悄然来临,却仿佛也在女子的眉间添上了淡淡的忧愁。 她斜靠着栏杆,背对着正在学舌的鹦鹉,心中似乎正思量着什么事情,以至于久久没有回头。
  • 诗开头是以“低花树映小妆楼”来暗示是青年女子,并且交代了地点,其余都是对女子的刻画,通过“两点愁”、“斜倚栏杆”、“背鹦鹉”、“不回头”等一系列的静态描绘,展现出一幅静态的画面,一幅始终处在低气压中的画面。低低的花和绿树掩映下的小楼,将愁带入了少女的眉心,点点的愁一下就进入了主题的表达层面。写出了这个女子心中的不快和幽怨。但后二句,也是少女在此情此景对愁思的回应,而后的“思量何事不回头”,则是整幅画面中的点睛之笔,它不仅赋予了画面以动态的遐想空间,更增添了一层神秘与引人遐想的面纱。结尾没有说明其“愁”的原因,只是点出一句“思量何事”,引得读者自去联想,这虽然是出自于艺术方面的考虑,但也正因其“愁”才更容易惹人去联想,因为关于女性悲愁的经典语境早已确立并成为了传统。至于究竟为了何事,作者没有明说,这正是供读者体味的地方。但聪明的读者已可以猜到是伤春伤别,之所以背向鹦鹉,怕的是鸟儿学舌,勾起伤心之事。此诗虽然显得比较纤巧,但也说明了作者观察人物的细致。 这首诗既写春愁,又刺春愁,对只会冥想不会寻求解脱春愁办法的人进行讽刺。另外,全诗不仅表现了封建社会妇女对女性自由幸福快乐的渴望与追求,而且也表现了诗人对这种渴望与追求为何不能出现的隐性思考。全诗虽篇幅短小,但人物刻画生动,语约意远,诗意别出心裁,实为不可多得的佳作。▲
  • 低矮的花树轻轻地映衬着小巧的梳妆楼,春天悄然来临,却仿佛也在女子的眉间添上了淡淡的忧愁。 她斜靠着栏杆,背对着正在学舌的鹦鹉,心中似乎正思量着什么事情,以至于久久没有回头。
  • 诗开头是以“低花树映小妆楼”来暗示是青年女子,并且交代了地点,其余都是对女子的刻画,通过“两点愁”、“斜倚栏杆”、“背鹦鹉”、“不回头”等一系列的静态描绘,展现出一幅静态的画面,一幅始终处在低气压中的画面。低低的花和绿树掩映下的小楼,将愁带入了少女的眉心,点点的愁一下就进入了主题的表达层面。写出了这个女子心中的不快和幽怨。但后二句,也是少女在此情此景对愁思的回应,而后的“思量何事不回头”,则是整幅画面中的点睛之笔,它不仅赋予了画面以动态的遐想空间,更增添了一层神秘与引人遐想的面纱。结尾没有说明其“愁”的原因,只是点出一句“思量何事”,引得读者自去联想,这虽然是出自于艺术方面的考虑,但也正因其“愁”才更容易惹人去联想,因为关于女性悲愁的经典语境早已确立并成为了传统。至于究竟为了何事,作者没有明说,这正是供读者体味的地方。但聪明的读者已可以猜到是伤春伤别,之所以背向鹦鹉,怕的是鸟儿学舌,勾起伤心之事。此诗虽然显得比较纤巧,但也说明了作者观察人物的细致。 这首诗既写春愁,又刺春愁,对只会冥想不会寻求解脱春愁办法的人进行讽刺。另外,全诗不仅表现了封建社会妇女对女性自由幸福快乐的渴望与追求,而且也表现了诗人对这种渴望与追求为何不能出现的隐性思考。全诗虽篇幅短小,但人物刻画生动,语约意远,诗意别出心裁,实为不可多得的佳作。▲

送别, 咏物, 田园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小学古诗, 唐诗三百首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788

思乡, 山水, 咏怀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宋词三百首, 小学古诗

忆江南

[唐]白居易

837

爱情, 悼亡, 闺怨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高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长恨歌

[唐]白居易

806

送别, 咏怀, 民生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高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琵琶行

[唐]白居易

816

叙事, 田园, 咏物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小学古诗

池上

[唐]白居易

835

山水, 田园, 隐逸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小学古诗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817

山水, 田园, 隐逸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小学古诗

暮江吟

[唐]白居易

822

山水, 田园, 节令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初中古诗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823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