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送别, 隐逸, 讽喻

送方外上人

[唐]刘长卿

创作年份

作者时龄

作品题材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背景

至德元年(756年)作者从南巴回来之后,立刻重返江南。这此后的将近十年间,刘长卿在江浙游荡,寻幽探胜,交结僧人。这首诗便作用在江浙游荡期间。

注释

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孤云、野鹤:比喻闲逸逍遥之人。 将:携带,带领。 沃洲山:在浙江省新昌县东,相传为晋代高僧支遁放鹤养马处,有放鹤峰,养马坡,道家列为第十二洞天福地。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背景

至德元年(756年)作者从南巴回来之后,立刻重返江南。这此后的将近十年间,刘长卿在江浙游荡,寻幽探胜,交结僧人。这首诗便作用在江浙游荡期间。

注释

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孤云、野鹤:比喻闲逸逍遥之人。 将:携带,带领。 沃洲山:在浙江省新昌县东,相传为晋代高僧支遁放鹤养马处,有放鹤峰,养马坡,道家列为第十二洞天福地。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 至德元年(756年)作者从南巴回来之后,立刻重返江南。这此后的将近十年间,刘长卿在江浙游荡,寻幽探胜,交结僧人。这首诗便作用在江浙游荡期间。
  • 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孤云、野鹤:比喻闲逸逍遥之人。 将:携带,带领。 沃洲山:在浙江省新昌县东,相传为晋代高僧支遁放鹤养马处,有放鹤峰,养马坡,道家列为第十二洞天福地。
  • 孤云陪伴着野鹤,怎么能在人间居住。 不要买下沃洲山,现在已经有人知道那儿了。 韵译野鹤驾着孤云高飞天空,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 要归隐请别买沃洲名山,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
  • 这是一首送别诗,但不是一般的亲朋好友间的送往迎来,而是送僧人归山。这首诗前两句以凌云的野鹤形容僧人,贴切有味,理应不失孤云野鹤般脱俗的品性;末两句写诗人对方外上人的讽喻规劝,劝上人隐居冷寂的深山,而不要到热闹的名胜去沽名钓誉。这首诗语言妙趣横生,闲散淡远,构思精巧。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以凌云的野鹤形容僧人,贴切有味。“云”与“鹤”本来已不是俗世凡物,何况还是“孤云”与“野鹤”,这样超尘脱俗之物在人世是留不住的。因此诗人诙谐地说:“岂向人间住。”尘世难留方外高人。方外高人理应去深山古刹,静心修炼;因此,上人归山,恰得其所,理应祝贺,不该作儿女之态,像俗人那样依依不舍,甚至怅惘无极。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是对上人的讽喻规劝,劝上人隐居冷寂的深山,而不要到热闹的名胜去沽名钓誉。不少僧人爱住名山宝刹,实际上并不是为了修行,而是为了扬名,然后接近权贵,以求闻达于皇帝,达到加官进爵的目的。这与假隐士走终南捷径的手段相似。“莫买沃洲山”,暗寓出沃洲山名声太大,人们都知道那地方,会影响修行,会成为走“终南捷径”的人。这后两句与裴迪《送崔九》的后两句:“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是同一用意,但此诗说得更直率。由此可见,作者与上人的关系亲密,可以直接规劝,所以吴瑞荣在《唐诗笺要》中说:“索性勉其入山之深,是何等交谊?” 观此诗作,写得妙趣横生、闲情逸趣,流露出诗人很看重灵澈孤云野鹤般脱俗的境界,向往隐居深山之中,却规劝方外上人要另觅他处,“莫买沃洲山”,表现出诗人劝上人隐居冷寂的深山,领悟真隐和假隐之真谛,莫隐居变成趋时,失孤云野鹤般脱俗的品性。▲
  • 孤云陪伴着野鹤,怎么能在人间居住。 不要买下沃洲山,现在已经有人知道那儿了。 韵译野鹤驾着孤云高飞天空,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 要归隐请别买沃洲名山,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
  • 这是一首送别诗,但不是一般的亲朋好友间的送往迎来,而是送僧人归山。这首诗前两句以凌云的野鹤形容僧人,贴切有味,理应不失孤云野鹤般脱俗的品性;末两句写诗人对方外上人的讽喻规劝,劝上人隐居冷寂的深山,而不要到热闹的名胜去沽名钓誉。这首诗语言妙趣横生,闲散淡远,构思精巧。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以凌云的野鹤形容僧人,贴切有味。“云”与“鹤”本来已不是俗世凡物,何况还是“孤云”与“野鹤”,这样超尘脱俗之物在人世是留不住的。因此诗人诙谐地说:“岂向人间住。”尘世难留方外高人。方外高人理应去深山古刹,静心修炼;因此,上人归山,恰得其所,理应祝贺,不该作儿女之态,像俗人那样依依不舍,甚至怅惘无极。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是对上人的讽喻规劝,劝上人隐居冷寂的深山,而不要到热闹的名胜去沽名钓誉。不少僧人爱住名山宝刹,实际上并不是为了修行,而是为了扬名,然后接近权贵,以求闻达于皇帝,达到加官进爵的目的。这与假隐士走终南捷径的手段相似。“莫买沃洲山”,暗寓出沃洲山名声太大,人们都知道那地方,会影响修行,会成为走“终南捷径”的人。这后两句与裴迪《送崔九》的后两句:“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是同一用意,但此诗说得更直率。由此可见,作者与上人的关系亲密,可以直接规劝,所以吴瑞荣在《唐诗笺要》中说:“索性勉其入山之深,是何等交谊?” 观此诗作,写得妙趣横生、闲情逸趣,流露出诗人很看重灵澈孤云野鹤般脱俗的境界,向往隐居深山之中,却规劝方外上人要另觅他处,“莫买沃洲山”,表现出诗人劝上人隐居冷寂的深山,领悟真隐和假隐之真谛,莫隐居变成趋时,失孤云野鹤般脱俗的品性。▲

思乡, 怀古, 咏怀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初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

773

送别, 山水, 隐逸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唐诗三百首

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送别, 咏怀, 友情

江上月明胡雁过
淮南木落楚山多

江上月明胡雁过
淮南木落楚山多

唐诗三百首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唐]刘长卿

送别, 爱国, 怀古

独立三边静
轻生一剑知

独立三边静
轻生一剑知

唐诗三百首

送李中丞之襄州

[唐]刘长卿

怀古, 咏物, 咏怀

泠泠七弦上
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
今人多不弹

泠泠七弦上
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
今人多不弹

唐诗三百首

听弹琴

[唐]刘长卿

756

友情, 咏怀, 思乡

汉口夕阳斜渡鸟
洞庭秋水远连天

汉口夕阳斜渡鸟
洞庭秋水远连天

唐诗三百首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

[唐]刘长卿

756

思乡, 怀古, 咏怀

古台摇落后
秋日望乡心

古台摇落后
秋日望乡心

唐诗三百首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唐]刘长卿

思乡, 节令, 咏怀

老至居人下
春归在客先

老至居人下
春归在客先

唐诗三百首

新年作

[唐]刘长卿

759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