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行旅, 咏怀, 隐逸

730

41

岁暮海上作

[唐]孟浩然

创作年份

作者时龄

作品题材

仲尼既已没,余亦浮于海。 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 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 为问乘槎人,沧洲复何在。

​背景

孟浩然自开元十七年(729)始,从洛阳南游吴越,多次往返于各地山水之间。这是开元十八年(730)秋末取道新安江,东经桐庐、建德,十月到达温州后泛舟海上而作。

注释

仲尼:即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后世尊称为孔子。 浮于海:用《论语·公冶长》“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语意,表示不得志而避世。 昏:黄昏,天色将晚时。斗柄:指北斗七星第五至第七的三颗星。回:指回复到前一年年终时的位置。北斗星方位随季节变换而跟着移动,所以古人从斗柄所指方向可以推知不同的节候。 岁星:即木星。古人以其岁行一次,用以纪年。岁星改,是说一年又要过去了。 虚舟:轻舟。 “垂钓”句:意思是诗人自己虽隐居垂钓,但并不似姜太公那样有所等待。 乘槎人:《博物志》:“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积粮,乘槎而去。”槎,指竹、木筏。 沧洲:指海上可供隐居之处。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仲尼既已没,余亦浮于海。 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 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 为问乘槎人,沧洲复何在。

​背景

孟浩然自开元十七年(729)始,从洛阳南游吴越,多次往返于各地山水之间。这是开元十八年(730)秋末取道新安江,东经桐庐、建德,十月到达温州后泛舟海上而作。

注释

仲尼:即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后世尊称为孔子。 浮于海:用《论语·公冶长》“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语意,表示不得志而避世。 昏:黄昏,天色将晚时。斗柄:指北斗七星第五至第七的三颗星。回:指回复到前一年年终时的位置。北斗星方位随季节变换而跟着移动,所以古人从斗柄所指方向可以推知不同的节候。 岁星:即木星。古人以其岁行一次,用以纪年。岁星改,是说一年又要过去了。 虚舟:轻舟。 “垂钓”句:意思是诗人自己虽隐居垂钓,但并不似姜太公那样有所等待。 乘槎人:《博物志》:“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积粮,乘槎而去。”槎,指竹、木筏。 沧洲:指海上可供隐居之处。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 孟浩然自开元十七年(729)始,从洛阳南游吴越,多次往返于各地山水之间。这是开元十八年(730)秋末取道新安江,东经桐庐、建德,十月到达温州后泛舟海上而作。
  • 仲尼:即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后世尊称为孔子。 浮于海:用《论语·公冶长》“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语意,表示不得志而避世。 昏:黄昏,天色将晚时。斗柄:指北斗七星第五至第七的三颗星。回:指回复到前一年年终时的位置。北斗星方位随季节变换而跟着移动,所以古人从斗柄所指方向可以推知不同的节候。 岁星:即木星。古人以其岁行一次,用以纪年。岁星改,是说一年又要过去了。 虚舟:轻舟。 “垂钓”句:意思是诗人自己虽隐居垂钓,但并不似姜太公那样有所等待。 乘槎人:《博物志》:“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积粮,乘槎而去。”槎,指竹、木筏。 沧洲:指海上可供隐居之处。
  • 孔夫子已经死了许多年,我如今也在乘船浮游大海。 天黑见北斗星斗柄掉转,才知道新的一年已经到来。 任轻便的木船随意飘去,垂下钓竿并没有什么期待。 问一问那乘槎归来的人,海上仙洲究竟在什么地方?
  • 这首诗写岁暮的无聊,表现了作者抱负不得施展的失落感。这是一首行旅诗。先写海,后写天,勾勒出天地壮阔空旷之境,而在此空旷的天地之中,诗人泛舟闲游,垂钓自乐,塑造了一个悠游自在、置身于世外的隐者形象。然而,诗人内心并非平静如水,不染尘俗。 “仲尼既已没,余亦浮于海”运用孔子典故,化用孔子成句。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因于仕途不得志,故放浪形骸,泛舟自乐。诗中除表现诗人游于江湖的潇洒壮逸的气概,又隐含着些许慷慨激荡之气。“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看出诗人随流漂泊,旅情无主的神态。尾联流露出了诗人向往隐居生活、无所牵挂的心态。 全诗基调较低沉,从浮海远逝的幽思中表现出对岁时改易而自己却无所事事的怅惘。▲
  • 孔夫子已经死了许多年,我如今也在乘船浮游大海。 天黑见北斗星斗柄掉转,才知道新的一年已经到来。 任轻便的木船随意飘去,垂下钓竿并没有什么期待。 问一问那乘槎归来的人,海上仙洲究竟在什么地方?
  • 这首诗写岁暮的无聊,表现了作者抱负不得施展的失落感。这是一首行旅诗。先写海,后写天,勾勒出天地壮阔空旷之境,而在此空旷的天地之中,诗人泛舟闲游,垂钓自乐,塑造了一个悠游自在、置身于世外的隐者形象。然而,诗人内心并非平静如水,不染尘俗。 “仲尼既已没,余亦浮于海”运用孔子典故,化用孔子成句。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因于仕途不得志,故放浪形骸,泛舟自乐。诗中除表现诗人游于江湖的潇洒壮逸的气概,又隐含着些许慷慨激荡之气。“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看出诗人随流漂泊,旅情无主的神态。尾联流露出了诗人向往隐居生活、无所牵挂的心态。 全诗基调较低沉,从浮海远逝的幽思中表现出对岁时改易而自己却无所事事的怅惘。▲

田园, 山水, 隐逸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小学古诗, 唐诗三百首

春晓

[唐]孟浩然

思乡, 行旅, 山水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小学古诗, 唐诗三百首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730

友情, 田园, 隐逸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小学古诗, 唐诗三百首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干谒, 咏怀, 山水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初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733

田园, 山水, 隐逸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高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夜归鹿门山歌

[唐]孟浩然

宴饮, 田园, 隐逸

童颜若可驻
何惜醉流霞

童颜若可驻
何惜醉流霞

唐诗三百首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唐]孟浩然

思乡, 行旅, 咏怀

乡泪客中尽
孤帆天际看

乡泪客中尽
孤帆天际看

唐诗三百首

早寒江上有怀

[唐]孟浩然

727

送别, 友情, 思乡

风鸣两岸叶
月照一孤舟

风鸣两岸叶
月照一孤舟

唐诗三百首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唐]孟浩然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