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应制, 劝学, 宴饮

恩制赐食于丽正殿书院宴赋得林

[唐]张说

创作年份

作者时龄

作品题材

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 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 位窃和羹重,恩叨醉酒深。 缓歌春兴曲,情竭为知音。

​背景

这首诗是唐玄宗李隆基宴请儒臣于丽正殿书院时,宰相张说奉命所作。

注释

丽正殿:唐代宫殿名。应制得林字:奉皇帝之命作诗,规定用林字韵。 东壁: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主管文章。《晋书·天文志上》:“东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图书之秘府也。”因以称皇宫藏书之所。图书府:国家藏书的地方。 西园:魏武帝建立西园,集文人于此赋诗。三国魏曹植《公宴诗》:“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园:一作“垣”。这里的东壁与西园,皆代指丽正殿书院。 诗:即《诗经》。 易:即《易经》。 位窃和羹重:我忝为宰相,负有调理政治的重任。窃,谦词,窃居。和羹,宰相的代称。宋王禹偁《授御史大夫可司徒门下侍郎平章事制》:“弄印之名已著,和羹之命爰行。” 恩叨醉礼深:承蒙皇帝赐宴,不觉喝得酩酊大醉。叨,承受。 缓:一作“载”。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 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 位窃和羹重,恩叨醉酒深。 缓歌春兴曲,情竭为知音。

​背景

这首诗是唐玄宗李隆基宴请儒臣于丽正殿书院时,宰相张说奉命所作。

注释

丽正殿:唐代宫殿名。应制得林字:奉皇帝之命作诗,规定用林字韵。 东壁: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主管文章。《晋书·天文志上》:“东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图书之秘府也。”因以称皇宫藏书之所。图书府:国家藏书的地方。 西园:魏武帝建立西园,集文人于此赋诗。三国魏曹植《公宴诗》:“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园:一作“垣”。这里的东壁与西园,皆代指丽正殿书院。 诗:即《诗经》。 易:即《易经》。 位窃和羹重:我忝为宰相,负有调理政治的重任。窃,谦词,窃居。和羹,宰相的代称。宋王禹偁《授御史大夫可司徒门下侍郎平章事制》:“弄印之名已著,和羹之命爰行。” 恩叨醉礼深:承蒙皇帝赐宴,不觉喝得酩酊大醉。叨,承受。 缓:一作“载”。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 这首诗是唐玄宗李隆基宴请儒臣于丽正殿书院时,宰相张说奉命所作。
  • 丽正殿:唐代宫殿名。应制得林字:奉皇帝之命作诗,规定用林字韵。 东壁: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主管文章。《晋书·天文志上》:“东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图书之秘府也。”因以称皇宫藏书之所。图书府:国家藏书的地方。 西园:魏武帝建立西园,集文人于此赋诗。三国魏曹植《公宴诗》:“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园:一作“垣”。这里的东壁与西园,皆代指丽正殿书院。 诗:即《诗经》。 易:即《易经》。 位窃和羹重:我忝为宰相,负有调理政治的重任。窃,谦词,窃居。和羹,宰相的代称。宋王禹偁《授御史大夫可司徒门下侍郎平章事制》:“弄印之名已著,和羹之命爰行。” 恩叨醉礼深:承蒙皇帝赐宴,不觉喝得酩酊大醉。叨,承受。 缓:一作“载”。
  • 东、壁二星掌管着天下的图书和文章,丽正殿书院人才济济,翰墨生香。 诵读《诗经》能了解国家大事,讲习《易经》,可知道天道变数的本源。 我忝为宰相,负有调理政治的重任,承蒙皇帝赐宴,不觉喝得酩酊大醉。 心情激动,吟咏一支颂扬春和景明的乐曲;竭尽才智来依韵赋诗,以报答皇帝的知遇之恩。
  • “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意谓:丽正殿设了书院,成了文人学士聚会赋诗的地方。东、壁,传说是主管天下文人的两种星宿;西园则是三国时期曹植设置的招集文士的学苑。作者在此以一双典故入诗,极写修建书院之盛举德顺长明,甚合天地古今之道。这是一种铺叙,同时隐含着读书人的儒雅清高。 “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意思是:诵读《诗经》,能了解国家大事;讲习《易经》,可知道天道变数的本源。“颔联写书院传经释易,纵横捭阖,从国风雅颂到四象八卦,商讨经邦治国之道,探问宇宙自然之理,与首联的衔接极其自然。这里作者明写书院的重要作用,但也流露出读书人对博学多识的自负,暗示自己的鸿儒之志今日得成的欣愉。 “位窃和羹重,恩叨醉礼深。”意思是说:我忝为宰相,负有辅佐君主治理国家的重任;承蒙皇帝赐宴,不觉喝得酩酊大醉。诗至颈联一转,写自己蒙主重用,深被泽露,甚感知遇之恩,自当竭情而歌,尽忠以报。出句表现了对身居显职、重任在肩的自重与自矜,对句显出了对被泽承露的自得与陶然。 “载歌春兴曲,情竭为知音。”大意是:心情激动,吟咏一支颂扬春和景明的乐曲;竭尽才智来依韵赋诗,以报答皇帝的知遇之恩。这两句集“载道”与“言志”于一体,浑然无间。▲
  • 东、壁二星掌管着天下的图书和文章,丽正殿书院人才济济,翰墨生香。 诵读《诗经》能了解国家大事,讲习《易经》,可知道天道变数的本源。 我忝为宰相,负有调理政治的重任,承蒙皇帝赐宴,不觉喝得酩酊大醉。 心情激动,吟咏一支颂扬春和景明的乐曲;竭尽才智来依韵赋诗,以报答皇帝的知遇之恩。
  • “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意谓:丽正殿设了书院,成了文人学士聚会赋诗的地方。东、壁,传说是主管天下文人的两种星宿;西园则是三国时期曹植设置的招集文士的学苑。作者在此以一双典故入诗,极写修建书院之盛举德顺长明,甚合天地古今之道。这是一种铺叙,同时隐含着读书人的儒雅清高。 “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意思是:诵读《诗经》,能了解国家大事;讲习《易经》,可知道天道变数的本源。“颔联写书院传经释易,纵横捭阖,从国风雅颂到四象八卦,商讨经邦治国之道,探问宇宙自然之理,与首联的衔接极其自然。这里作者明写书院的重要作用,但也流露出读书人对博学多识的自负,暗示自己的鸿儒之志今日得成的欣愉。 “位窃和羹重,恩叨醉礼深。”意思是说:我忝为宰相,负有辅佐君主治理国家的重任;承蒙皇帝赐宴,不觉喝得酩酊大醉。诗至颈联一转,写自己蒙主重用,深被泽露,甚感知遇之恩,自当竭情而歌,尽忠以报。出句表现了对身居显职、重任在肩的自重与自矜,对句显出了对被泽承露的自得与陶然。 “载歌春兴曲,情竭为知音。”大意是:心情激动,吟咏一支颂扬春和景明的乐曲;竭尽才智来依韵赋诗,以报答皇帝的知遇之恩。这两句集“载道”与“言志”于一体,浑然无间。▲

送别, 友情, 山水

巴陵一望洞庭秋
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
心随湖水共悠悠

巴陵一望洞庭秋
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
心随湖水共悠悠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唐]张说

边塞, 咏怀, 节令

共知人事何常定
且喜年华去复来

共知人事何常定
且喜年华去复来

幽州新岁作

[唐]张说

719

哲理, 讽喻, 民生

一积一散谓之道
不以为珍谓之德
取与合宜谓之义
无求非分谓之礼
博施济众谓之仁
出不失期谓之信
入不妨己谓之智

一积一散谓之道
不以为珍谓之德
取与合宜谓之义
无求非分谓之礼
博施济众谓之仁
出不失期谓之信
入不妨己谓之智

钱本草

[唐]张说

思乡, 行旅, 咏怀

客心争日月
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
先至洛阳城

客心争日月
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
先至洛阳城

蜀道后期

[唐]张说

690

田园, 山水, 隐逸

云间东岭千寻出
树里南湖一片明

云间东岭千寻出
树里南湖一片明

灉湖山寺

[唐]张说

边塞, 宴饮, 爱国

凉风吹夜雨
萧瑟动寒林

凉风吹夜雨
萧瑟动寒林

幽州夜饮

[唐]张说

哲理, 宗教, 隐逸

霜风吹寒月
窈窱虚中上

霜风吹寒月
窈窱虚中上

山夜闻钟

[唐]张说

怀古, 咏怀, 爱国

昼携壮士破坚阵
夜接词人赋华屋

昼携壮士破坚阵
夜接词人赋华屋

邺都引

[唐]张说

714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