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咏怀, 哲理, 隐逸
800
50
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李益
创作年份
作者时龄
作品题材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后李益漫游江淮期间,其时李益已经五十多岁。在这之前,李益五入军幕,四至塞上,最后仅由从事进为营田副使。他深感屈志难伸,有才难展,于是愤然脱离军府,漫游江淮,由此写下这首诗。
注释
身外:自身之外。
两鬓:两边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后李益漫游江淮期间,其时李益已经五十多岁。在这之前,李益五入军幕,四至塞上,最后仅由从事进为营田副使。他深感屈志难伸,有才难展,于是愤然脱离军府,漫游江淮,由此写下这首诗。
注释
身外:自身之外。
两鬓:两边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


-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后李益漫游江淮期间,其时李益已经五十多岁。在这之前,李益五入军幕,四至塞上,最后仅由从事进为营田副使。他深感屈志难伸,有才难展,于是愤然脱离军府,漫游江淮,由此写下这首诗。
- 身外:自身之外。 两鬓:两边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
- 身外一切往事都可以一笔勾销,仕途生涯都反映在这镜中。 只有花白如雪的两鬓,明天又是一个立秋,秋风一起,万物凋零,自己命运也不过如此。
- 身外一切往事都可以一笔勾销,仕途生涯都反映在这镜中。 只有花白如雪的两鬓,明天又是一个立秋,秋风一起,万物凋零,自己命运也不过如此。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