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送别, 友情, 咏怀

844

41

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唐]杜牧

创作年份

作者时龄

作品题材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844年(唐武宗会昌四年)至公元846年(六年)杜牧池州刺史任上。长庆(唐穆宗年号,821─824)年间,白居易为杭州刺史,张祜和徐凝同应贡举而未能分出谁当首荐。白居易遂出试题《长剑倚天外赋》、《余霞散成绮诗》,命二人决赛。结果列徐第一,张第二。张以为耻,遂“行歌而返”。杜牧事后得知,也很愤慨。公元84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秋天,张祜从丹阳寓地来到池州看望出任池州刺史的杜牧。两人遍游境内名胜,以文会友,交谊甚洽。此诗即作于此次别后。

注释

九峰楼:在今安徽贵池东南的九华门上。一作“九华楼”。 百感:指内心种种复杂的情感。中:一作“衷”,指内心。 芳草:象征贤者。即:一作“始”。 长:一作“犹”。 得似:能像,能比得上。张公子:指张祜。 轻:作动词,轻视、蔑视的意思。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844年(唐武宗会昌四年)至公元846年(六年)杜牧池州刺史任上。长庆(唐穆宗年号,821─824)年间,白居易为杭州刺史,张祜和徐凝同应贡举而未能分出谁当首荐。白居易遂出试题《长剑倚天外赋》、《余霞散成绮诗》,命二人决赛。结果列徐第一,张第二。张以为耻,遂“行歌而返”。杜牧事后得知,也很愤慨。公元84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秋天,张祜从丹阳寓地来到池州看望出任池州刺史的杜牧。两人遍游境内名胜,以文会友,交谊甚洽。此诗即作于此次别后。

注释

九峰楼:在今安徽贵池东南的九华门上。一作“九华楼”。 百感:指内心种种复杂的情感。中:一作“衷”,指内心。 芳草:象征贤者。即:一作“始”。 长:一作“犹”。 得似:能像,能比得上。张公子:指张祜。 轻:作动词,轻视、蔑视的意思。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 此诗作于公元844年(唐武宗会昌四年)至公元846年(六年)杜牧池州刺史任上。长庆(唐穆宗年号,821─824)年间,白居易为杭州刺史,张祜和徐凝同应贡举而未能分出谁当首荐。白居易遂出试题《长剑倚天外赋》、《余霞散成绮诗》,命二人决赛。结果列徐第一,张第二。张以为耻,遂“行歌而返”。杜牧事后得知,也很愤慨。公元84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秋天,张祜从丹阳寓地来到池州看望出任池州刺史的杜牧。两人遍游境内名胜,以文会友,交谊甚洽。此诗即作于此次别后。
  • 九峰楼:在今安徽贵池东南的九华门上。一作“九华楼”。 百感:指内心种种复杂的情感。中:一作“衷”,指内心。 芳草:象征贤者。即:一作“始”。 长:一作“犹”。 得似:能像,能比得上。张公子:指张祜。 轻:作动词,轻视、蔑视的意思。
  • 多少感慨从内心涌上不能自已,忽然角声孤单单地在夕阳下的楼上响起。 分别后对着碧山整日思念无尽,看着这些夹道的芳草,离恨又哪一年能停止住呢? 睫毛就在眼前却总是看不见,有道有才华在身,又何必向别处追求呢? 有谁能够比得上你张公子,以上千首诗篇蔑视那万户侯。
  • 此诗为友人张祜鸣不平,表达了作者对张祜怀才不遇的同情以及对白居易的不满,抒发了诗人对世风日下的伤感之情。全诗格调苍凉,感情沉痛,语言凝练,富有哲理,兴寄深远,情韵悠长,堪为抒情名篇。 这首诗纯乎写情,旁及景物,也无非为了映托感情。第一句用逆挽之笔,倾泄了满腔感喟。众多的感慨一齐涌上心头,已经难于控制了。“角声”句势遒而意奇,为勾起偌多感叹的“诱因”。这一联以先果后因的倒装句式,造成突兀、警耸的艺术效果。 “孤起”二字,警醒俊拔,高出时流甚远。一样的斜阳画角,用它一点染,气格便觉异样,似有一种旷漠、凄咽的情绪汩汩从行间流出。角声本无所谓孤独,是岑寂的心境给它抹上了这种感情色彩。行旧地,独凭栏杆,自然要联想到昔日同游的欢乐,相形之下,更显得独游的凄黯了。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句承上而来,抒发别情。对面的青山──前番是把臂同游的处所;夹道的芳草──伴随着友人远去天涯。翠峰依旧,徒添知己之思;芳草连天,益增离别之恨。离思是无形的,把它寄寓在路远山长的景物中,便显得丰满、具体,情深意长了。诗人正是利用这种具有多层意蕴的词语暗示读者,引发出丰富的联想来,思致活泼,宛转关情。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句思笔俱换,由抽绎心中的怀想,转为安慰对方。目不见睫,喻人之无识,这是对白居易的微词。“道非身外”,称颂张祜诗艺之高,有道在身,不必向别处追求。这是故作理趣语,来慰藉自伤沦落的诗友。自此,诗的境界为之一换,格调也迥然不同,可见作者笔姿的灵活多变。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就此更作发挥。“谁人得似”即无人可比之意,推崇之高,无以复加。末句“千首诗轻万户侯”补足“谁人得似”句意,大开大合,结构严谨。在杜牧看来,张祜把诗歌看得比高官厚禄更重,没有谁及得上他的清高豁达。 此诗为抒情佳作,气格清高俊爽,兴寄深远,情韵悠长,恰似倒卷帘栊,一种如虹意气照彻全篇,化尽涕洟,并成酣畅。这种旋折回荡的艺术腕力,是很惊人的。它将对朋友的思念、同情、慰勉、敬重等意思,一一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含蓄婉转而又激情荡漾。 一首诗里表现出这么复杂的感情,有纷挐的枨触,绵渺的情思,气类的感愤,理趣的阐发和名士所特具的洒脱与豪纵。风骨铮铮,穷极变化。喜怒言笑,都是杜牧的自家面目。小杜的俊迈、拗峭,深于感慨的诗风,于此也可略窥究竟了。▲
  • 多少感慨从内心涌上不能自已,忽然角声孤单单地在夕阳下的楼上响起。 分别后对着碧山整日思念无尽,看着这些夹道的芳草,离恨又哪一年能停止住呢? 睫毛就在眼前却总是看不见,有道有才华在身,又何必向别处追求呢? 有谁能够比得上你张公子,以上千首诗篇蔑视那万户侯。
  • 此诗为友人张祜鸣不平,表达了作者对张祜怀才不遇的同情以及对白居易的不满,抒发了诗人对世风日下的伤感之情。全诗格调苍凉,感情沉痛,语言凝练,富有哲理,兴寄深远,情韵悠长,堪为抒情名篇。 这首诗纯乎写情,旁及景物,也无非为了映托感情。第一句用逆挽之笔,倾泄了满腔感喟。众多的感慨一齐涌上心头,已经难于控制了。“角声”句势遒而意奇,为勾起偌多感叹的“诱因”。这一联以先果后因的倒装句式,造成突兀、警耸的艺术效果。 “孤起”二字,警醒俊拔,高出时流甚远。一样的斜阳画角,用它一点染,气格便觉异样,似有一种旷漠、凄咽的情绪汩汩从行间流出。角声本无所谓孤独,是岑寂的心境给它抹上了这种感情色彩。行旧地,独凭栏杆,自然要联想到昔日同游的欢乐,相形之下,更显得独游的凄黯了。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句承上而来,抒发别情。对面的青山──前番是把臂同游的处所;夹道的芳草──伴随着友人远去天涯。翠峰依旧,徒添知己之思;芳草连天,益增离别之恨。离思是无形的,把它寄寓在路远山长的景物中,便显得丰满、具体,情深意长了。诗人正是利用这种具有多层意蕴的词语暗示读者,引发出丰富的联想来,思致活泼,宛转关情。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句思笔俱换,由抽绎心中的怀想,转为安慰对方。目不见睫,喻人之无识,这是对白居易的微词。“道非身外”,称颂张祜诗艺之高,有道在身,不必向别处追求。这是故作理趣语,来慰藉自伤沦落的诗友。自此,诗的境界为之一换,格调也迥然不同,可见作者笔姿的灵活多变。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就此更作发挥。“谁人得似”即无人可比之意,推崇之高,无以复加。末句“千首诗轻万户侯”补足“谁人得似”句意,大开大合,结构严谨。在杜牧看来,张祜把诗歌看得比高官厚禄更重,没有谁及得上他的清高豁达。 此诗为抒情佳作,气格清高俊爽,兴寄深远,情韵悠长,恰似倒卷帘栊,一种如虹意气照彻全篇,化尽涕洟,并成酣畅。这种旋折回荡的艺术腕力,是很惊人的。它将对朋友的思念、同情、慰勉、敬重等意思,一一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含蓄婉转而又激情荡漾。 一首诗里表现出这么复杂的感情,有纷挐的枨触,绵渺的情思,气类的感愤,理趣的阐发和名士所特具的洒脱与豪纵。风骨铮铮,穷极变化。喜怒言笑,都是杜牧的自家面目。小杜的俊迈、拗峭,深于感慨的诗风,于此也可略窥究竟了。▲

爱国, 怀古, 讽喻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初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泊秦淮

[唐]杜牧

怀古, 战争, 咏怀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初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赤壁

[唐]杜牧

山水, 田园, 纪游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小学古诗

山行

[唐]杜牧

节令, 悼亡, 行旅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小学古诗

清明

[唐]杜牧

山水, 田园, 节令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小学古诗

江南春

[唐]杜牧

833

怀古, 讽喻, 爱国

灭六国者六国也
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

灭六国者六国也
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

高中古诗

阿房宫赋

[唐]杜牧

825

友情, 思乡, 山水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唐诗三百首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835

闺怨, 思乡, 节令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唐诗三百首

秋夕

[唐]杜牧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