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田园, 隐逸, 咏怀

736

35

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

[唐]王维

创作年份

作者时龄

作品题材

绿树重阴盖四邻,青苔日厚自无尘。 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背景

此诗或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十一月张九龄罢知政事前。此时的崔兴宗时隐居未仕,王维与卢象到崔兴宗家作客,同去者有王缙、裴迪等。而王维见崔兴宗住处绿荫浓郁、纤尘不染,很有感慨,遂作此诗。

注释

卢象:开元年间诗人,王维友人。崔兴宗:王维内弟,当时隐居未仕。 科头:不戴帽子,把头发挽起髻。 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绿树重阴盖四邻,青苔日厚自无尘。 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背景

此诗或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十一月张九龄罢知政事前。此时的崔兴宗时隐居未仕,王维与卢象到崔兴宗家作客,同去者有王缙、裴迪等。而王维见崔兴宗住处绿荫浓郁、纤尘不染,很有感慨,遂作此诗。

注释

卢象:开元年间诗人,王维友人。崔兴宗:王维内弟,当时隐居未仕。 科头:不戴帽子,把头发挽起髻。 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 此诗或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十一月张九龄罢知政事前。此时的崔兴宗时隐居未仕,王维与卢象到崔兴宗家作客,同去者有王缙、裴迪等。而王维见崔兴宗住处绿荫浓郁、纤尘不染,很有感慨,遂作此诗。
  • 卢象:开元年间诗人,王维友人。崔兴宗:王维内弟,当时隐居未仕。 科头:不戴帽子,把头发挽起髻。 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
  • 绿树繁茂,枝丫遮盖四邻,阶下布满厚厚青苔院中却无一丝杂尘。 不戴帽子,两腿张开无拘无束的坐在松树下,冷眼看待世俗之人。
  • 此诗的特点是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通过描写人物所在的清幽洁净的环境,然后抓住人物“科头箕踞”的动作和“白眼看人”的神态,寥寥两笔,便栩栩传神地塑造出一位寂居林下、孤高傲世的隐士形象。 “绿树重阴盖四邻”,这位隐士住的地方绿树成荫,古木参天。院里的树很大,树冠都伸到周围的邻居家里去了,既言风景秀美,又隐约点出主人在此隐居的时间之长。“青苔日厚自无尘。”地上的青苔很厚,绿油油的,自然没有什么尘土。这句话是说主人隐居于此,少人往来,又因为树荫浓密,所以院子里长满青苔。 首句写空中,次句写地面。这两句环境描写铺垫之后,主人公登场。“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此处写其伸足而坐之仪态。古人讲究礼法,坐要有坐姿,仪态要端正,伸足而坐是不守礼法的行为。但是对于这位隐士来说,那些把世俗礼法奉为处事宝典的人,一律会被他白眼相待。 作者没有描写崔兴宗的日常生活,没有写他如何待人接物,也没写他如何在山野里享受山水,只是从一个拜访者的角度,写了一个从远处看到的概貌,就像画了一幅静态写生一样。在一个浓荫如盖的院子里,透过篱笆可以看到地面上厚厚的青苔,一棵青松之下,一个散披头发、一脸孤傲之态的人,正伸开两腿,以最舒服却最不合礼法的姿势坐在那里。就这么远远望去,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世外桃源,一个率性逍遥的隐士形象就跃然纸上。 值得注意的,还有一个诗人特意点出的一个景物:松。在中国古代文化符号里,松树不畏暴风骤雨,不畏酷暑严寒,是坚强、挺拔、高傲的象征,一向用来比喻君子的品格。崔兴宗坐在松树之下,这个意象说明,诗人虽然没有在诗句里有明确的褒贬,对崔兴宗的认可与赞赏却明明白白地体现了出来。▲
  • 绿树繁茂,枝丫遮盖四邻,阶下布满厚厚青苔院中却无一丝杂尘。 不戴帽子,两腿张开无拘无束的坐在松树下,冷眼看待世俗之人。
  • 此诗的特点是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通过描写人物所在的清幽洁净的环境,然后抓住人物“科头箕踞”的动作和“白眼看人”的神态,寥寥两笔,便栩栩传神地塑造出一位寂居林下、孤高傲世的隐士形象。 “绿树重阴盖四邻”,这位隐士住的地方绿树成荫,古木参天。院里的树很大,树冠都伸到周围的邻居家里去了,既言风景秀美,又隐约点出主人在此隐居的时间之长。“青苔日厚自无尘。”地上的青苔很厚,绿油油的,自然没有什么尘土。这句话是说主人隐居于此,少人往来,又因为树荫浓密,所以院子里长满青苔。 首句写空中,次句写地面。这两句环境描写铺垫之后,主人公登场。“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此处写其伸足而坐之仪态。古人讲究礼法,坐要有坐姿,仪态要端正,伸足而坐是不守礼法的行为。但是对于这位隐士来说,那些把世俗礼法奉为处事宝典的人,一律会被他白眼相待。 作者没有描写崔兴宗的日常生活,没有写他如何待人接物,也没写他如何在山野里享受山水,只是从一个拜访者的角度,写了一个从远处看到的概貌,就像画了一幅静态写生一样。在一个浓荫如盖的院子里,透过篱笆可以看到地面上厚厚的青苔,一棵青松之下,一个散披头发、一脸孤傲之态的人,正伸开两腿,以最舒服却最不合礼法的姿势坐在那里。就这么远远望去,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世外桃源,一个率性逍遥的隐士形象就跃然纸上。 值得注意的,还有一个诗人特意点出的一个景物:松。在中国古代文化符号里,松树不畏暴风骤雨,不畏酷暑严寒,是坚强、挺拔、高傲的象征,一向用来比喻君子的品格。崔兴宗坐在松树之下,这个意象说明,诗人虽然没有在诗句里有明确的褒贬,对崔兴宗的认可与赞赏却明明白白地体现了出来。▲

思乡, 亲情, 节令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小学古诗, 唐诗三百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送别, 友情, 边塞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小学古诗, 唐诗三百首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田园, 山水, 隐逸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小学古诗, 唐诗三百首

山居秋暝

[唐]王维

740

山水, 田园, 隐逸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小学古诗, 唐诗三百首

鹿柴

[唐]王维

田园, 山水, 隐逸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初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竹里馆

[唐]王维

山水, 题画, 隐逸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小学古诗

[唐]王维

山水, 田园, 隐逸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小学古诗

鸟鸣涧

[唐]王维

713

田园, 山水, 隐逸

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

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

高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积雨辋川庄作

[唐]王维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