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边塞, 战争, 思乡

塞下

[唐]许浑

创作年份

作者时龄

作品题材

夜战桑干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征衣。

​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而作者是否经历桑乾河夜战也不得而知。为时八年的安史之乱从根本土动摇了唐代帝国大厦赖以生存的基础,元气大伤的结果,波及到边庭战事屡屡失利。八世纪后期,唐王朝与契丹、奚连年战于桑乾河附近,作者可能是借桑乾河夜战表达对唐王朝对外战争的一些看法。

注释

桑干:河名,今永定河上游。 朝:早晨。 乡信:家乡人或家人的信。 征衣:出征将士的衣服。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夜战桑干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征衣。

​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而作者是否经历桑乾河夜战也不得而知。为时八年的安史之乱从根本土动摇了唐代帝国大厦赖以生存的基础,元气大伤的结果,波及到边庭战事屡屡失利。八世纪后期,唐王朝与契丹、奚连年战于桑乾河附近,作者可能是借桑乾河夜战表达对唐王朝对外战争的一些看法。

注释

桑干:河名,今永定河上游。 朝:早晨。 乡信:家乡人或家人的信。 征衣:出征将士的衣服。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而作者是否经历桑乾河夜战也不得而知。为时八年的安史之乱从根本土动摇了唐代帝国大厦赖以生存的基础,元气大伤的结果,波及到边庭战事屡屡失利。八世纪后期,唐王朝与契丹、奚连年战于桑乾河附近,作者可能是借桑乾河夜战表达对唐王朝对外战争的一些看法。
  • 桑干:河名,今永定河上游。 朝:早晨。 乡信:家乡人或家人的信。 征衣:出征将士的衣服。
  • 桑干河北边刚刚经历一场夜战,秦地士兵一半未能归营。 早晨后方送来一位士兵的家信,告诉他寒衣已经寄来。
  •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前两句仅用十个字描写了发生在桑乾河北的夜战。这次夜战的结果,使得半数左右的战士再没有回来。这种情形是战争年代很普通、也很真实的悲剧。此诗仅用纯客观的叙事,真实地反映一场战争。表面看来,作者对此战争未附以感情色彩,但从他描写战争造成的惨重伤亡看,他是十分同情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士,是不赞成这场战争的。另外,诗人说的是桑乾河“北”而非“南”。倘若是在河的南岸作战,那主要是防守;如今却打到了河的北岸,那就是主动方了。主动出击而被打败,其责任在于攻方的决策者、指挥者。这便给与了上层统治者无声的批评。由于作者许浑生活在中唐时代,唐朝已日益走下坡路,边塞诗多染上了时代的感伤情绪。此诗基调是凄婉、哀伤的。唐代诗人写边塞战争,一般习惯于以“汉”代“唐”,但许浑在这里用了“秦”,主要原因是考虑到用“汉”在音律方面犯了“孤平”。从另一方面,将唐王朝比做“暴秦”,或许也折射出对统治者的不满。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这两句运用“以一总万”的手法,在成千上万的牺牲者中挑出某一位战士,写在他牺牲的次日早晨有家信寄来,信中告诉他御寒的衣服已经寄出。上半首简单叙述了一次惨重的边塞战争,下半首说战士的家人来信寄冬衣的事。都不是什么特殊的内容,勾勒得也非常简单平实,但这两个场面紧密地安排在一起却产生了强烈的效果:一夜之隔,顿成阴阳之隔。仅仅差了一个晚上,寄给战士的家信战士再也看不到;信中说缝制的御寒衣服也已寄出,可是再没有人收取它了。此时此刻,阵亡的战士其尸骨抛掷在昨夜的战场,再也不需要寒衣,再也不会感受到亲人的眷念之情了,而家人却仍翘首以待,等待他的回信,等待他报以平安,等待他某一天从战场归来……悲剧效果就这样由于结构安排而产生。犹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死亡与等待在同一个时间里交叠,让观者陷入思考,对牺牲者和家属寄予深刻的同情,同时批评残酷的战争。 这首诗诗人不发任何议论,而倾向性却从作者提炼出来的典型事件上自然地流露出来,短小中见深刻。艺术风格显得自然、平淡、质朴。但平淡并不浅露,思想深刻,耐人寻味,又能平中见奇,善作苦语,奇警动人。▲
  • 桑干河北边刚刚经历一场夜战,秦地士兵一半未能归营。 早晨后方送来一位士兵的家信,告诉他寒衣已经寄来。
  •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前两句仅用十个字描写了发生在桑乾河北的夜战。这次夜战的结果,使得半数左右的战士再没有回来。这种情形是战争年代很普通、也很真实的悲剧。此诗仅用纯客观的叙事,真实地反映一场战争。表面看来,作者对此战争未附以感情色彩,但从他描写战争造成的惨重伤亡看,他是十分同情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士,是不赞成这场战争的。另外,诗人说的是桑乾河“北”而非“南”。倘若是在河的南岸作战,那主要是防守;如今却打到了河的北岸,那就是主动方了。主动出击而被打败,其责任在于攻方的决策者、指挥者。这便给与了上层统治者无声的批评。由于作者许浑生活在中唐时代,唐朝已日益走下坡路,边塞诗多染上了时代的感伤情绪。此诗基调是凄婉、哀伤的。唐代诗人写边塞战争,一般习惯于以“汉”代“唐”,但许浑在这里用了“秦”,主要原因是考虑到用“汉”在音律方面犯了“孤平”。从另一方面,将唐王朝比做“暴秦”,或许也折射出对统治者的不满。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这两句运用“以一总万”的手法,在成千上万的牺牲者中挑出某一位战士,写在他牺牲的次日早晨有家信寄来,信中告诉他御寒的衣服已经寄出。上半首简单叙述了一次惨重的边塞战争,下半首说战士的家人来信寄冬衣的事。都不是什么特殊的内容,勾勒得也非常简单平实,但这两个场面紧密地安排在一起却产生了强烈的效果:一夜之隔,顿成阴阳之隔。仅仅差了一个晚上,寄给战士的家信战士再也看不到;信中说缝制的御寒衣服也已寄出,可是再没有人收取它了。此时此刻,阵亡的战士其尸骨抛掷在昨夜的战场,再也不需要寒衣,再也不会感受到亲人的眷念之情了,而家人却仍翘首以待,等待他的回信,等待他报以平安,等待他某一天从战场归来……悲剧效果就这样由于结构安排而产生。犹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死亡与等待在同一个时间里交叠,让观者陷入思考,对牺牲者和家属寄予深刻的同情,同时批评残酷的战争。 这首诗诗人不发任何议论,而倾向性却从作者提炼出来的典型事件上自然地流露出来,短小中见深刻。艺术风格显得自然、平淡、质朴。但平淡并不浅露,思想深刻,耐人寻味,又能平中见奇,善作苦语,奇警动人。▲

思乡, 怀古, 咏怀

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初中古诗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849

咏物, 山水, 节令

残萤委玉露
早雁拂金河

残萤委玉露
早雁拂金河

唐诗三百首

早秋三首·其一

[唐]许浑

送别, 思乡, 山水

树色随山迥
河声入海遥

树色随山迥
河声入海遥

唐诗三百首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唐]许浑

送别, 友情, 山水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谢亭送别

[唐]许浑

怀古, 咏怀, 讽喻

鸦噪暮云归古堞
雁迷寒雨下空壕

鸦噪暮云归古堞
雁迷寒雨下空壕

登洛阳故城

[唐]许浑

怀古, 爱国, 咏怀

英雄一去豪华尽
惟有青山似洛中

英雄一去豪华尽
惟有青山似洛中

金陵怀古

[唐]许浑

834

咏怀, 讽喻, 民生

海燕西飞白日斜
天门遥望五侯家
楼台深锁无人到
落尽东风第一花

海燕西飞白日斜
天门遥望五侯家
楼台深锁无人到
落尽东风第一花

客有卜居不遂薄游汧陇因题

[唐]许浑

边塞, 战争, 悼亡

夜战桑乾北
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
犹自寄寒衣

夜战桑乾北
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
犹自寄寒衣

塞下曲

[唐]许浑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