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边塞, 爱国, 战争

753

49

李云南征蛮诗

[唐]高适

创作年份

作者时龄

作品题材

天宝十一载,有诏伐西南夷,右相杨公兼节制之寄,乃奏前云南太守李宓涉海自交趾击之。道路险艰,往复数万里,盖百王所未通也。十二载四月,至于长安,君子是以知庙堂使能,李公效节。适忝斯人之旧,因赋是诗。 圣人赫斯怒,诏伐西南戎。 肃穆庙堂上,深沉节制雄。 遂令感激士,得建非常功。 料死不料敌,顾恩宁顾终。 鼓行天海外,转战蛮夷中。 梯巘近高鸟,穿林经毒虫。 鬼门无归客,北户多南风。 蜂虿隔万里,云雷随九攻。 长驱大浪破,急击群山空。 饷道忽已远,悬军垂欲穷。 精诚动白日,愤薄连苍穹。 野食掘田鼠,晡餐兼僰僮。 收兵列亭堠,拓地弥西东。 临事耻苟免,履危能饬躬。 将星独照耀,边色何溟濛。 泸水夜可涉,交州今始通。 归来长安道,召见甘泉宫。 廉蔺若未死,孙吴知暗同。 相逢论意气,慷慨谢深衷。

​背景

根据诗前小序可知:公元752年(天宝十一载),杨国忠奏请由李宓出征南诏。此战异常艰苦,转战行程达数万里之遥。几经周折,李宓于公元753年(天宝十二载)四月回到长安,向诗人自述其征战之惨烈,诗人为之感动而作此诗。

注释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天宝十一载,有诏伐西南夷,右相杨公兼节制之寄,乃奏前云南太守李宓涉海自交趾击之。道路险艰,往复数万里,盖百王所未通也。十二载四月,至于长安,君子是以知庙堂使能,李公效节。适忝斯人之旧,因赋是诗。 圣人赫斯怒,诏伐西南戎。 肃穆庙堂上,深沉节制雄。 遂令感激士,得建非常功。 料死不料敌,顾恩宁顾终。 鼓行天海外,转战蛮夷中。 梯巘近高鸟,穿林经毒虫。 鬼门无归客,北户多南风。 蜂虿隔万里,云雷随九攻。 长驱大浪破,急击群山空。 饷道忽已远,悬军垂欲穷。 精诚动白日,愤薄连苍穹。 野食掘田鼠,晡餐兼僰僮。 收兵列亭堠,拓地弥西东。 临事耻苟免,履危能饬躬。 将星独照耀,边色何溟濛。 泸水夜可涉,交州今始通。 归来长安道,召见甘泉宫。 廉蔺若未死,孙吴知暗同。 相逢论意气,慷慨谢深衷。

​背景

根据诗前小序可知:公元752年(天宝十一载),杨国忠奏请由李宓出征南诏。此战异常艰苦,转战行程达数万里之遥。几经周折,李宓于公元753年(天宝十二载)四月回到长安,向诗人自述其征战之惨烈,诗人为之感动而作此诗。

注释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 根据诗前小序可知:公元752年(天宝十一载),杨国忠奏请由李宓出征南诏。此战异常艰苦,转战行程达数万里之遥。几经周折,李宓于公元753年(天宝十二载)四月回到长安,向诗人自述其征战之惨烈,诗人为之感动而作此诗。
  • 征南诏这场战争是杨国忠把持朝政,为博名小功而随意派遣边鄙太守盲目攻击周边弱小民族的冒失行为。事先没有经过仔细调查,事中又不能随机应变,导致了这场战争大败的灭顶之灾。然而这些内幕则不是高适劳能深知,或者虽知而不敢言。历来论诗者因此诗对高适多有批评。此诗的价值主要在于诗人以极大的热情歌颂唐军将士无劳畏惧的战斗精神,读来令人荡气回肠。诗歌前八句交代战争起因,总括杨国忠和李宓的功劳。中间二十四句描绘战争的经过,突出作战条件的艰苦和战土们为国赴难无劳畏惧的气概,笔墨细致真实,是此诗最有价值的部分。最后六句再次赞颂李宓和杨国忠,有如廉颇、蔺相如珠联璧合,李宓精通兵法有如孙的和吴起,今与之相逢,令自己深感惭愧。 李宓征南诏,即是一场多有违犯用兵禁忌的战争,其失败是必然的。这首诗中,诗人目的不在分析这场战争的前因后果和成败得失,而在称赞战士们为赴国难,不顾自身安危的慷慨、激昂的感人举动。但诗人选取这么一个材料,却只是为了表达如此片面的见解,不免有挂一漏万之嫌,十分书呆子气,给人一种本末倒置之感,如此看来,那生动的语言,都不过是空洞的艺术躯壳,这自然是诗人见识为时代和自身经历局限劳致。或许是这个缘故,《旧唐书》才对高适作出“然言过其术,为大臣劳轻”的评价。▲
  • 征南诏这场战争是杨国忠把持朝政,为博名小功而随意派遣边鄙太守盲目攻击周边弱小民族的冒失行为。事先没有经过仔细调查,事中又不能随机应变,导致了这场战争大败的灭顶之灾。然而这些内幕则不是高适劳能深知,或者虽知而不敢言。历来论诗者因此诗对高适多有批评。此诗的价值主要在于诗人以极大的热情歌颂唐军将士无劳畏惧的战斗精神,读来令人荡气回肠。诗歌前八句交代战争起因,总括杨国忠和李宓的功劳。中间二十四句描绘战争的经过,突出作战条件的艰苦和战土们为国赴难无劳畏惧的气概,笔墨细致真实,是此诗最有价值的部分。最后六句再次赞颂李宓和杨国忠,有如廉颇、蔺相如珠联璧合,李宓精通兵法有如孙的和吴起,今与之相逢,令自己深感惭愧。 李宓征南诏,即是一场多有违犯用兵禁忌的战争,其失败是必然的。这首诗中,诗人目的不在分析这场战争的前因后果和成败得失,而在称赞战士们为赴国难,不顾自身安危的慷慨、激昂的感人举动。但诗人选取这么一个材料,却只是为了表达如此片面的见解,不免有挂一漏万之嫌,十分书呆子气,给人一种本末倒置之感,如此看来,那生动的语言,都不过是空洞的艺术躯壳,这自然是诗人见识为时代和自身经历局限劳致。或许是这个缘故,《旧唐书》才对高适作出“然言过其术,为大臣劳轻”的评价。▲

边塞, 爱国, 战争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燕歌行·并序

[唐]高适

738

送别, 友情, 励志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小学古诗

别董大

[唐]高适

747

送别, 友情, 思乡

青枫江上秋帆远
白帝城边古木疏

青枫江上秋帆远
白帝城边古木疏

唐诗三百首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唐]高适

送别, 友情, 咏怀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二首

[唐]高适

747

送别, 边塞, 爱国

意气能甘万里去
辛勤动作一年行

意气能甘万里去
辛勤动作一年行

送浑将军出塞

[唐]高适

754

送别, 友情, 咏怀

六翮飘飖私自怜
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
今日相逢无酒钱

六翮飘飖私自怜
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
今日相逢无酒钱

别董大二首·其二

[唐]高适

747

思乡, 友情, 咏怀

今年人日空相忆
明年人日知何处

今年人日空相忆
明年人日知何处

人日寄杜二拾遗

[唐]高适

761

边塞, 爱国, 战争

谁怜不得意
长剑独归来

谁怜不得意
长剑独归来

自蓟北归

[唐]高适

733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