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咏物, 咏怀, 讽喻

805

33

白鹭儿

[唐]刘禹锡

创作年份

作者时龄

作品题材

白鹭儿,最高格。 毛衣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独凝寂。 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 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

​背景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秋,刘禹锡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二王八司马”同被贬谪到远僻的地方。刘禹锡所到的地方是朗州(今湖南常德)。他运用诗歌作武器,尖锐地讽刺、抨击那些害人虐物的宦官权贵,热情地赞美那些志行高洁的被放逐者。前者以《聚蚊谣》脍炙人口,后者则以这一首《白鹭儿》最为突出。

注释

高格:品格高尚。 毛衣:指白鹭新长的羽毛。 喧呼:喧嚣,吵嚷。凝寂:宁静不噪。 芊芊:草茂盛貌。 潺(chán)潺石:立在潺潺流水中的石头。 遥碧:辽阔碧蓝的天空。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白鹭儿,最高格。 毛衣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独凝寂。 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 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

​背景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秋,刘禹锡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二王八司马”同被贬谪到远僻的地方。刘禹锡所到的地方是朗州(今湖南常德)。他运用诗歌作武器,尖锐地讽刺、抨击那些害人虐物的宦官权贵,热情地赞美那些志行高洁的被放逐者。前者以《聚蚊谣》脍炙人口,后者则以这一首《白鹭儿》最为突出。

注释

高格:品格高尚。 毛衣:指白鹭新长的羽毛。 喧呼:喧嚣,吵嚷。凝寂:宁静不噪。 芊芊:草茂盛貌。 潺(chán)潺石:立在潺潺流水中的石头。 遥碧:辽阔碧蓝的天空。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秋,刘禹锡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二王八司马”同被贬谪到远僻的地方。刘禹锡所到的地方是朗州(今湖南常德)。他运用诗歌作武器,尖锐地讽刺、抨击那些害人虐物的宦官权贵,热情地赞美那些志行高洁的被放逐者。前者以《聚蚊谣》脍炙人口,后者则以这一首《白鹭儿》最为突出。
  • 高格:品格高尚。 毛衣:指白鹭新长的羽毛。 喧呼:喧嚣,吵嚷。凝寂:宁静不噪。 芊芊:草茂盛貌。 潺(chán)潺石:立在潺潺流水中的石头。 遥碧:辽阔碧蓝的天空。
  • 白鹭儿,品格最高尚。 新长出的洁白羽毛雪都比不上,许多禽鸟大声喧嚷它却独自凝眸沉寂。 它孤独地睡在荒僻茂盛的野草中,久久地卓然特立于潺潺泉水里的石上。 当前山烟云消散的时候,它就展翅迅飞于辽阔的碧空。
  • 这首诗是咏物之作,但又有自寓自喻的况味。诗人赞美小白鹭具有纯洁自守、与众不同的高格调,祝愿着它有远大美好的前程。 “白鹭儿,最高格。”开头两句,就带有人类的道德评价色彩,作者套用到他所描写的动物身上去了,这就决定了这首诗所歌咏的实际对象,决不是现实世界中的无知的鸟,而是意象世界中的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毛衣新成雪不敌”,小白鹭的品格体现在羽毛的纯洁胜雪,而且不似众禽的喧呼叫噪,好于张扬自炫,而是宁静自守,修身养性,洁身自好。“孤眠芋芊草,久立潺潺石”两句,形象而具体地刻画出白鹭儿的居处环境和神态。它所居之处绿草丰美,芳馨清丽;所立之石乃在潺潺溪水之中,真可谓“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孤眠”、“久立”两句不仅写出白鹭儿的身姿神态,而且象征着不随声附和、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独立不移的品格。“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在“孤眠”、“久立”之后,前方没有阻挡,白鹭振翅飞向遥空,“云”在这里已经不是单纯的云彩了,在作者眼里“云”象征着革新的阻力,而“无云”两字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希望在贬谪之后,前方能云雾消散,一片清明,给自己一片施展才华,实现理想的空间。“正无云”而“飞去”更象征着高远的理想,果敢的行动。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的人透过白鹭儿的外表清晰地呈现在人们前,诗人所描写的白鹭儿的形象与品格,也正是自己的人格操守的形象体现。从这一角度而言,此诗也具有拟人的表现手法。 白鹭儿的纯白无瑕,象征高尚品格,作者用它来比拟革新志士,比较准确、贴切。雪白的羽毛,象征他们的清白无垢;在众禽的喧哗中保持岑寂,象征他们在宦官嚣张跋扈时不随声附和;孤眠在草泽之间,久立在泉石之上,象征他们虽然被贬谪在荒僻远郡,但坚贞不屈,特然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最后振翼高飞,直入碧霄,更象征他们远大的理想,希望能继续进行革新事业的雄心壮志。对白鹭形象的描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使读者从这只纯白的珍禽身上,看到了革新志士的最高尚的情操。 这首诗在《刘梦得文集》中入“乐府”类,是作者学习民歌结出的硕果之一。语言明白如话而流走生动,三、七、五字句相递出现,使句法显得富于变化而不呆板。全诗用入声韵,音长短促,产生直截明快的效果,与内容十分协调。▲
  • 白鹭儿,品格最高尚。 新长出的洁白羽毛雪都比不上,许多禽鸟大声喧嚷它却独自凝眸沉寂。 它孤独地睡在荒僻茂盛的野草中,久久地卓然特立于潺潺泉水里的石上。 当前山烟云消散的时候,它就展翅迅飞于辽阔的碧空。
  • 这首诗是咏物之作,但又有自寓自喻的况味。诗人赞美小白鹭具有纯洁自守、与众不同的高格调,祝愿着它有远大美好的前程。 “白鹭儿,最高格。”开头两句,就带有人类的道德评价色彩,作者套用到他所描写的动物身上去了,这就决定了这首诗所歌咏的实际对象,决不是现实世界中的无知的鸟,而是意象世界中的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毛衣新成雪不敌”,小白鹭的品格体现在羽毛的纯洁胜雪,而且不似众禽的喧呼叫噪,好于张扬自炫,而是宁静自守,修身养性,洁身自好。“孤眠芋芊草,久立潺潺石”两句,形象而具体地刻画出白鹭儿的居处环境和神态。它所居之处绿草丰美,芳馨清丽;所立之石乃在潺潺溪水之中,真可谓“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孤眠”、“久立”两句不仅写出白鹭儿的身姿神态,而且象征着不随声附和、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独立不移的品格。“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在“孤眠”、“久立”之后,前方没有阻挡,白鹭振翅飞向遥空,“云”在这里已经不是单纯的云彩了,在作者眼里“云”象征着革新的阻力,而“无云”两字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希望在贬谪之后,前方能云雾消散,一片清明,给自己一片施展才华,实现理想的空间。“正无云”而“飞去”更象征着高远的理想,果敢的行动。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的人透过白鹭儿的外表清晰地呈现在人们前,诗人所描写的白鹭儿的形象与品格,也正是自己的人格操守的形象体现。从这一角度而言,此诗也具有拟人的表现手法。 白鹭儿的纯白无瑕,象征高尚品格,作者用它来比拟革新志士,比较准确、贴切。雪白的羽毛,象征他们的清白无垢;在众禽的喧哗中保持岑寂,象征他们在宦官嚣张跋扈时不随声附和;孤眠在草泽之间,久立在泉石之上,象征他们虽然被贬谪在荒僻远郡,但坚贞不屈,特然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最后振翼高飞,直入碧霄,更象征他们远大的理想,希望能继续进行革新事业的雄心壮志。对白鹭形象的描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使读者从这只纯白的珍禽身上,看到了革新志士的最高尚的情操。 这首诗在《刘梦得文集》中入“乐府”类,是作者学习民歌结出的硕果之一。语言明白如话而流走生动,三、七、五字句相递出现,使句法显得富于变化而不呆板。全诗用入声韵,音长短促,产生直截明快的效果,与内容十分协调。▲

咏怀, 哲理, 励志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初中古诗

秋词二首·其一

[唐]刘禹锡

友情, 怀古, 哲理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初中古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826

山水, 田园, 纪游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小学古诗

望洞庭

[唐]刘禹锡

824

咏物, 励志, 咏怀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小学古诗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822

哲理, 隐逸, 咏物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初中古诗

陋室铭

[唐]刘禹锡

824

怀古, 爱国, 战争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唐诗三百首

西塞山怀古

[唐]刘禹锡

824

怀古, 咏怀, 咏物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诗三百首

乌衣巷

[唐]刘禹锡

826

思乡, 爱情, 闺怨

斑竹枝
斑竹枝
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
潇湘深夜月明时

斑竹枝
斑竹枝
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
潇湘深夜月明时

宋词三百首

潇湘神·斑竹枝

[唐]刘禹锡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