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宴饮, 山水, 咏怀

733

32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唐]李白

创作年份

作者时龄

作品题材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背景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二十七岁的作者“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来到安陆。《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约于公元733年(开元二十一年)前后作于安陆,作者与堂弟们相聚宴饮,并为之作此序文。

注释

桃花园,疑在安陆兆山桃花岩。 从:cóng(旧读zòng),堂房亲属。 从弟:堂弟。 逆旅:客舍。 逆:迎接。 旅:客。迎 客止歇,所以客舍称逆旅。 过客:过往的客人。李白《拟古十二首》其九:“生者为过客。” 浮生若梦:意思是,死生之差异,就好像梦与醒之不同,纷纭变化,不可究诘。 秉烛夜游:谓及时行乐。秉:执。《古诗十九首》其十五:"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曹丕《与吴质书》:"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有以:有原因。这里是说人生有限,应夜以继日的游乐。秉,执。以,因由,道理。 阳春:和煦的春光。召:召唤,引申为吸引。 烟景:春天气候温润,景色似含烟雾。 大块:大地。大自然。假:借,这里是提供、赐予的意思。 文章:这里指绚丽的色彩。古代以青与赤相配合为文,赤与白相配合为章。 序:通“叙”,叙说。 天伦: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这里专指兄弟。 群季:诸弟。兄弟长幼之序,曰伯(孟)、仲、叔、季,故以季代称弟。季:年少者的称呼。古以伯(孟)、仲、叔、季排行,季指同辈排行中最小的。这里泛指弟弟。 惠连:谢惠连,南朝诗人,早慧。这里以惠连来称赞诸弟的文才。 咏歌:吟诗。 康乐:南朝刘宋时山水诗人谢灵运,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 “幽赏”二句:谓一边欣赏着幽静的美景,一边谈论着清雅的话题。 琼筵(yán):华美的宴席。 坐花:坐在花丛中。 羽觞(shāng):古代一种酒器,作鸟雀状,有头尾羽翼。 醉月:醉倒在月光下。 金谷酒数:是罚酒三斗的隐语,后泛指宴会上罚酒三杯的常例。金谷,园名,晋石崇于金谷涧(在今河南洛阳西北)中所筑,他常在这里宴请宾客。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背景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二十七岁的作者“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来到安陆。《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约于公元733年(开元二十一年)前后作于安陆,作者与堂弟们相聚宴饮,并为之作此序文。

注释

桃花园,疑在安陆兆山桃花岩。 从:cóng(旧读zòng),堂房亲属。 从弟:堂弟。 逆旅:客舍。 逆:迎接。 旅:客。迎 客止歇,所以客舍称逆旅。 过客:过往的客人。李白《拟古十二首》其九:“生者为过客。” 浮生若梦:意思是,死生之差异,就好像梦与醒之不同,纷纭变化,不可究诘。 秉烛夜游:谓及时行乐。秉:执。《古诗十九首》其十五:"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曹丕《与吴质书》:"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有以:有原因。这里是说人生有限,应夜以继日的游乐。秉,执。以,因由,道理。 阳春:和煦的春光。召:召唤,引申为吸引。 烟景:春天气候温润,景色似含烟雾。 大块:大地。大自然。假:借,这里是提供、赐予的意思。 文章:这里指绚丽的色彩。古代以青与赤相配合为文,赤与白相配合为章。 序:通“叙”,叙说。 天伦: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这里专指兄弟。 群季:诸弟。兄弟长幼之序,曰伯(孟)、仲、叔、季,故以季代称弟。季:年少者的称呼。古以伯(孟)、仲、叔、季排行,季指同辈排行中最小的。这里泛指弟弟。 惠连:谢惠连,南朝诗人,早慧。这里以惠连来称赞诸弟的文才。 咏歌:吟诗。 康乐:南朝刘宋时山水诗人谢灵运,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 “幽赏”二句:谓一边欣赏着幽静的美景,一边谈论着清雅的话题。 琼筵(yán):华美的宴席。 坐花:坐在花丛中。 羽觞(shāng):古代一种酒器,作鸟雀状,有头尾羽翼。 醉月:醉倒在月光下。 金谷酒数:是罚酒三斗的隐语,后泛指宴会上罚酒三杯的常例。金谷,园名,晋石崇于金谷涧(在今河南洛阳西北)中所筑,他常在这里宴请宾客。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二十七岁的作者“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来到安陆。《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约于公元733年(开元二十一年)前后作于安陆,作者与堂弟们相聚宴饮,并为之作此序文。
  • 桃花园,疑在安陆兆山桃花岩。 从:cóng(旧读zòng),堂房亲属。 从弟:堂弟。 逆旅:客舍。 逆:迎接。 旅:客。迎 客止歇,所以客舍称逆旅。 过客:过往的客人。李白《拟古十二首》其九:“生者为过客。” 浮生若梦:意思是,死生之差异,就好像梦与醒之不同,纷纭变化,不可究诘。 秉烛夜游:谓及时行乐。秉:执。《古诗十九首》其十五:"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曹丕《与吴质书》:"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有以:有原因。这里是说人生有限,应夜以继日的游乐。秉,执。以,因由,道理。 阳春:和煦的春光。召:召唤,引申为吸引。 烟景:春天气候温润,景色似含烟雾。 大块:大地。大自然。假:借,这里是提供、赐予的意思。 文章:这里指绚丽的色彩。古代以青与赤相配合为文,赤与白相配合为章。 序:通“叙”,叙说。 天伦: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这里专指兄弟。 群季:诸弟。兄弟长幼之序,曰伯(孟)、仲、叔、季,故以季代称弟。季:年少者的称呼。古以伯(孟)、仲、叔、季排行,季指同辈排行中最小的。这里泛指弟弟。 惠连:谢惠连,南朝诗人,早慧。这里以惠连来称赞诸弟的文才。 咏歌:吟诗。 康乐:南朝刘宋时山水诗人谢灵运,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 “幽赏”二句:谓一边欣赏着幽静的美景,一边谈论着清雅的话题。 琼筵(yán):华美的宴席。 坐花:坐在花丛中。 羽觞(shāng):古代一种酒器,作鸟雀状,有头尾羽翼。 醉月:醉倒在月光下。 金谷酒数:是罚酒三斗的隐语,后泛指宴会上罚酒三杯的常例。金谷,园名,晋石崇于金谷涧(在今河南洛阳西北)中所筑,他常在这里宴请宾客。
  • 天地是万物的客舍,光阴是古往今来的过客。 死生的差异,就好像梦与醒的不同,纷纭变换,不可究诘,得到的欢乐,又能有多少呢? 古人夜间执着火炬游玩,实在是有道理啊。 况且温和的春天以秀美的景色来招引我们,大自然又给我们展现锦绣风光。 相聚在桃李飘香的花园中,畅叙兄弟间快乐的往事。 弟弟们英俊优秀,个个都有谢惠连那样的才情,而我作诗吟咏,却惭愧不如谢灵运。 清雅的赏玩不曾停止,高谈阔论又转向清言雅语。 摆开筵席来坐赏名花,快速地传递着酒杯醉倒在月光中。 没有好诗,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 倘若有人作诗不成,就要按照当年石崇在金谷园宴客赋诗的先例,谁咏不出诗来,罚酒三杯。
  • 全文生动地记述了作者和众兄弟在春夜聚会、饮酒赋诗的情景。作者感加天地广大,光阴易逝,人生短暂,欢乐甚少,而且还以古人“秉烛夜游”加以佐证,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快心情,也显示了作者俯仰古今的广阔胸襟。文章写得以洒自然,音调铿锵,精彩的骈偶句式使文章更加生色。 本文开笔气势夺人:“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作者感加天地广大,无穷无尽,光阴易逝,人生短暂,欢乐甚少。而且还以古人“秉烛夜游”加以佐证。文章开头从对天地、光阴的思考起笔,发出对天地、万物、人生的感喟,思绪像脱缰的野马驰骋与浩瀚广袤的时间和空间之中,表达出他以洒出尘,超凡脱俗的风度。李白是在用自己对自然、生命的感悟激发读者的认”,并要大家享受自然、享受生命,及时行乐。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作者用一个表示进层关系的连词“况”承接前面,进一步回答了“为何”。“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因而应该“夜”宴;更何况这是春季的“夜”,“阳春”用不的“烟景召唤我”,“大块”把不的“文章”献给我,岂容辜负。因而更应该“夜”宴。这两句确实佳妙:第一,作者只用几个字就体现了春景的特色。春天的阳光,暖烘烘,红艳艳,惹人喜爱。“春”前着一“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使读者身黄感到一阵温暖,眼前呈现一片红艳。春天地气黄升,花、柳、山、水,以及其他所有自然景物,都披绡戴骰,分外迷人。那当然不是绡彀,而是弥漫于空气之中的袅袅轻烟。“景”前着一“烟”字,就展现了这独特的画面。此后,“阳春烟景”,就和作者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所创造的“烟花三月”一样,立刻唤起对春天美景的无限联想。至于把天地间的森罗万象叫做“文章”,也能给读者以文采斐然、赏心悦目的感受。第二,这两个句子还把审美客体拟人化。那“阳春”是有情的,不用美丽的“烟景”召唤我;那“大块”也是有情的,不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既然如此,作为审美主体的”我”自然主客拥抱,融合无间了。 “会桃花之芳园”以下是全文的主体,兼包六个要素,而着重写“如何”。“会桃花之芳园”,不是为了饯别,而是为了“序天伦之乐事”。这一句,既与“为欢几何”里的“欢”字相照应,又赋予它以特定的具体内容。这是“序天伦之乐事”的“欢”。作者与从弟们分别已久,作为封建社会里的“浮生”,难得享天伦之乐。如今,不但相会了,而且相会于流芳溢彩的桃花园中,阳春既召我以烟景,大块又假我以文章,此时此地,“序天伦之乐事”,真是百倍的欢乐。 南朝诗人谢灵运的族弟谢惠连工诗文,撞书画,作者便说“群季诸弟俊秀,皆为惠连”。以谢惠连比他的几位从弟,不用说就以谢灵运自比了。“吾人咏歌,独惭康乐”,不过是自谦罢了。人物如此俊秀,谈吐自然不凡。接下去的“幽赏未已,高谈转清”,虽似双线并行,实则前宾后主。“赏”的对象,就是前面所写的“阳春烟景”“大块文章”和“桃花芳园”;“谈”的内容,主要是“天伦乐事”,但也可以包括“赏”的对象。“赏”的对象那么优美,所以“赏”是“幽赏”;“谈”的内容那么欢乐,所以“谈”是“高谈”。在这里,美景烘托乐事,幽赏助长高谈,从而把欢乐的激情推向高潮。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两句,集中写“春夜宴桃花园”,这是那欢乐的浪潮激起的洪峰。“月”乃“春夜”之月,“花”乃桃花。兄弟相会,花月交辉,幽赏高谈,其乐无穷,于是继之以开筵饮宴。“飞羽觞”一句,李白从“羽”字着想,生动地用了个“飞”字,就把兄弟们痛饮狂欢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痛饮固然可以表现狂欢,但光痛饮,就不够“雅”。他们都是诗人,痛饮不足以尽兴,就要作诗。于是以“不有佳作,何伸雅怀”等句结束了全篇。 《春夜宴桃花园序》全文百余字,紧扣题目,字字珠玑,句句溢彩。文章虽短,然跌宕有致,风格清俊以洒,语言流畅自然。表达了李白热爱生活和自然景物的情怀。序文极具强烈的抒情性,文中不管是记时、记地、记人、记事,都充满着进取精神和生活激情,诗人把这种精神和激情,融合到手足亲情中来,抒发显得真挚而亲切,充实而欢畅,神采飞扬而又充满生活气息。▲
  • 天地是万物的客舍,光阴是古往今来的过客。 死生的差异,就好像梦与醒的不同,纷纭变换,不可究诘,得到的欢乐,又能有多少呢? 古人夜间执着火炬游玩,实在是有道理啊。 况且温和的春天以秀美的景色来招引我们,大自然又给我们展现锦绣风光。 相聚在桃李飘香的花园中,畅叙兄弟间快乐的往事。 弟弟们英俊优秀,个个都有谢惠连那样的才情,而我作诗吟咏,却惭愧不如谢灵运。 清雅的赏玩不曾停止,高谈阔论又转向清言雅语。 摆开筵席来坐赏名花,快速地传递着酒杯醉倒在月光中。 没有好诗,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 倘若有人作诗不成,就要按照当年石崇在金谷园宴客赋诗的先例,谁咏不出诗来,罚酒三杯。
  • 全文生动地记述了作者和众兄弟在春夜聚会、饮酒赋诗的情景。作者感加天地广大,光阴易逝,人生短暂,欢乐甚少,而且还以古人“秉烛夜游”加以佐证,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快心情,也显示了作者俯仰古今的广阔胸襟。文章写得以洒自然,音调铿锵,精彩的骈偶句式使文章更加生色。 本文开笔气势夺人:“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作者感加天地广大,无穷无尽,光阴易逝,人生短暂,欢乐甚少。而且还以古人“秉烛夜游”加以佐证。文章开头从对天地、光阴的思考起笔,发出对天地、万物、人生的感喟,思绪像脱缰的野马驰骋与浩瀚广袤的时间和空间之中,表达出他以洒出尘,超凡脱俗的风度。李白是在用自己对自然、生命的感悟激发读者的认”,并要大家享受自然、享受生命,及时行乐。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作者用一个表示进层关系的连词“况”承接前面,进一步回答了“为何”。“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因而应该“夜”宴;更何况这是春季的“夜”,“阳春”用不的“烟景召唤我”,“大块”把不的“文章”献给我,岂容辜负。因而更应该“夜”宴。这两句确实佳妙:第一,作者只用几个字就体现了春景的特色。春天的阳光,暖烘烘,红艳艳,惹人喜爱。“春”前着一“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使读者身黄感到一阵温暖,眼前呈现一片红艳。春天地气黄升,花、柳、山、水,以及其他所有自然景物,都披绡戴骰,分外迷人。那当然不是绡彀,而是弥漫于空气之中的袅袅轻烟。“景”前着一“烟”字,就展现了这独特的画面。此后,“阳春烟景”,就和作者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所创造的“烟花三月”一样,立刻唤起对春天美景的无限联想。至于把天地间的森罗万象叫做“文章”,也能给读者以文采斐然、赏心悦目的感受。第二,这两个句子还把审美客体拟人化。那“阳春”是有情的,不用美丽的“烟景”召唤我;那“大块”也是有情的,不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既然如此,作为审美主体的”我”自然主客拥抱,融合无间了。 “会桃花之芳园”以下是全文的主体,兼包六个要素,而着重写“如何”。“会桃花之芳园”,不是为了饯别,而是为了“序天伦之乐事”。这一句,既与“为欢几何”里的“欢”字相照应,又赋予它以特定的具体内容。这是“序天伦之乐事”的“欢”。作者与从弟们分别已久,作为封建社会里的“浮生”,难得享天伦之乐。如今,不但相会了,而且相会于流芳溢彩的桃花园中,阳春既召我以烟景,大块又假我以文章,此时此地,“序天伦之乐事”,真是百倍的欢乐。 南朝诗人谢灵运的族弟谢惠连工诗文,撞书画,作者便说“群季诸弟俊秀,皆为惠连”。以谢惠连比他的几位从弟,不用说就以谢灵运自比了。“吾人咏歌,独惭康乐”,不过是自谦罢了。人物如此俊秀,谈吐自然不凡。接下去的“幽赏未已,高谈转清”,虽似双线并行,实则前宾后主。“赏”的对象,就是前面所写的“阳春烟景”“大块文章”和“桃花芳园”;“谈”的内容,主要是“天伦乐事”,但也可以包括“赏”的对象。“赏”的对象那么优美,所以“赏”是“幽赏”;“谈”的内容那么欢乐,所以“谈”是“高谈”。在这里,美景烘托乐事,幽赏助长高谈,从而把欢乐的激情推向高潮。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两句,集中写“春夜宴桃花园”,这是那欢乐的浪潮激起的洪峰。“月”乃“春夜”之月,“花”乃桃花。兄弟相会,花月交辉,幽赏高谈,其乐无穷,于是继之以开筵饮宴。“飞羽觞”一句,李白从“羽”字着想,生动地用了个“飞”字,就把兄弟们痛饮狂欢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痛饮固然可以表现狂欢,但光痛饮,就不够“雅”。他们都是诗人,痛饮不足以尽兴,就要作诗。于是以“不有佳作,何伸雅怀”等句结束了全篇。 《春夜宴桃花园序》全文百余字,紧扣题目,字字珠玑,句句溢彩。文章虽短,然跌宕有致,风格清俊以洒,语言流畅自然。表达了李白热爱生活和自然景物的情怀。序文极具强烈的抒情性,文中不管是记时、记地、记人、记事,都充满着进取精神和生活激情,诗人把这种精神和激情,融合到手足亲情中来,抒发显得真挚而亲切,充实而欢畅,神采飞扬而又充满生活气息。▲

思乡, 行旅, 咏怀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小学古诗, 唐诗三百首

静夜思

[唐]李白

726

行旅, 山水, 咏怀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小学古诗, 唐诗三百首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759

送别, 友情, 节令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小学古诗, 唐诗三百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728

咏怀, 哲理, 宴饮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高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将进酒

[唐]李白

736

送别, 友情, 山水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初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送友人

[唐]李白

738

咏怀, 励志, 友情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初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774

送别, 思乡, 山水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初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724

山水, 纪游, 隐逸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小学古诗

夜宿山寺

[唐]李白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