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送别, 友情, 思乡

749

48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创作年份

作者时龄

作品题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背景

此诗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王昌龄被贬的不幸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注释

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贬谪,降职。唐代是以左为尊的,但唐朝官场中依然把左迁作为贬官的代称。 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在今湖南省怀化市一带。 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 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关于五溪所指,尚有争议。 与:给。 随君:一作“随风”。 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背景

此诗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王昌龄被贬的不幸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注释

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贬谪,降职。唐代是以左为尊的,但唐朝官场中依然把左迁作为贬官的代称。 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在今湖南省怀化市一带。 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 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关于五溪所指,尚有争议。 与:给。 随君:一作“随风”。 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 此诗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王昌龄被贬的不幸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 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贬谪,降职。唐代是以左为尊的,但唐朝官场中依然把左迁作为贬官的代称。 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在今湖南省怀化市一带。 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 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关于五溪所指,尚有争议。 与:给。 随君:一作“随风”。 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 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你一直到夜郎以西。
  •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大龙标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大),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泊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代白头吟》中“清泊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泊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大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植句抒情。人隔植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君去到夜郎。这植句诗所表现的意境,已见于前此的一些名作中。泊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都与之相近。而细加分析,则植句之中,又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情有明月分照植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人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大谪者。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当诗人们需要表现强烈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用这样一种手段来获得预期的效果。▲
  • 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你一直到夜郎以西。
  •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大龙标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大),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泊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代白头吟》中“清泊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泊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大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植句抒情。人隔植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君去到夜郎。这植句诗所表现的意境,已见于前此的一些名作中。泊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都与之相近。而细加分析,则植句之中,又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情有明月分照植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人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大谪者。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当诗人们需要表现强烈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用这样一种手段来获得预期的效果。▲

思乡, 行旅, 咏怀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小学古诗, 唐诗三百首

静夜思

[唐]李白

726

行旅, 山水, 咏怀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小学古诗, 唐诗三百首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759

送别, 友情, 节令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小学古诗, 唐诗三百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728

咏怀, 哲理, 宴饮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高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将进酒

[唐]李白

736

送别, 友情, 山水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初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送友人

[唐]李白

738

咏怀, 励志, 友情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初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774

送别, 思乡, 山水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初中古诗, 唐诗三百首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724

山水, 纪游, 隐逸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小学古诗

夜宿山寺

[唐]李白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