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爱情, 闺怨, 咏物

809

41

牡丹

[唐]薛涛

创作年份

作者时龄

作品题材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背景

扫眉才子薛涛多与名家唱和交往,其中真正让薛涛动情的是元稹。时任监察御史的元稹于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春奉命出使蜀地。元稹慕名而来,薛涛也久闻新乐府诗派的元稹之名,两人倾心交谈,作诗酬答,遂为知己。相别时,薛涛即作《牡丹》诗赠元稹归京。

注释

去春:去年春天。零落:飘零、凋零。 红笺(jiān):指薛涛纸,是诗人创制的深红小笺。 巫峡散:典出于战国楚宋玉《高唐赋》中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幽会的故事。 武陵期:指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意外发现桃花源仙境和传说中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辜。唐人多把武陵渔人和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联系在一起,见王涣《惘怅诗》。 馨香:芳香。 枕席:泛指床榻。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背景

扫眉才子薛涛多与名家唱和交往,其中真正让薛涛动情的是元稹。时任监察御史的元稹于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春奉命出使蜀地。元稹慕名而来,薛涛也久闻新乐府诗派的元稹之名,两人倾心交谈,作诗酬答,遂为知己。相别时,薛涛即作《牡丹》诗赠元稹归京。

注释

去春:去年春天。零落:飘零、凋零。 红笺(jiān):指薛涛纸,是诗人创制的深红小笺。 巫峡散:典出于战国楚宋玉《高唐赋》中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幽会的故事。 武陵期:指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意外发现桃花源仙境和传说中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辜。唐人多把武陵渔人和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联系在一起,见王涣《惘怅诗》。 馨香:芳香。 枕席:泛指床榻。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 扫眉才子薛涛多与名家唱和交往,其中真正让薛涛动情的是元稹。时任监察御史的元稹于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春奉命出使蜀地。元稹慕名而来,薛涛也久闻新乐府诗派的元稹之名,两人倾心交谈,作诗酬答,遂为知己。相别时,薛涛即作《牡丹》诗赠元稹归京。
  • 去春:去年春天。零落:飘零、凋零。 红笺(jiān):指薛涛纸,是诗人创制的深红小笺。 巫峡散:典出于战国楚宋玉《高唐赋》中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幽会的故事。 武陵期:指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意外发现桃花源仙境和传说中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辜。唐人多把武陵渔人和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联系在一起,见王涣《惘怅诗》。 馨香:芳香。 枕席:泛指床榻。
  • 去年幕春的时节,牡丹花儿凋零了,我的眼泪打湿那深红小笺,怨恨与牡丹离别。 常担心这样的离别,就像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幽会般一散不复聚,为什么又会像那武陵人邂逅相逢? 牡丹花散发芳香,传递着她的情意,虽然一句话不说,但彼此心灵相通。 只想在那花栏边安置下床榻,以便在夜深人静时,与牡丹花互说相思。
  • 这首诗把牡丹拟人化,把牡丹当做自己热恋中的情人。首联写去年与牡丹分别情景;颔联用巫山神女与武陵渔人两个典故,含蓄而深致地表现了诗人对牡丹的眷眷思念和意外相逢的惊喜欣悦;颈联再现了与牡丹的深长情意,相知毋忘;尾联中诗人把自己与恋人牡丹相亲相爱之情推向高潮。全诗感情跌宕起伏,笔触细腻曲折,余韵无穷,极具艺术魅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别后重逢,有太多的兴奋,亦有无限的情思。面对眼前盛开的牡丹花,却从去年与牡丹的分离落墨,把人世间的深情厚意浓缩在别后重逢的特定场景之中。“泪湿红笺”句,诗人自己进入了角色,亲切感人。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化牡丹为情人,笔触细腻而传神。“巫峡散”承上文的怨别离,拈来楚襄王和巫山神女的故事,给花人之恋抹上梦幻迷离的色彩:担心与情人的离别会象巫山云雨那样一散而不复聚,望眼欲穿而感到失望。在极度失望之中,突然不期而遇,更使人感到再度相逢的难得和喜悦。诗人用武陵渔人的故事和刘晨、阮肇的传说,给花人相逢罩上神仙奇遇的面纱,带来了惊喜欲狂的兴奋。两句妙于用典,变化多端,曲折尽致。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两句既以“馨香”、“不语”射牡丹花的特点,又以“传情”、“彼此知”关照前文,行文显而不露,含而不涩。花以馨香传情,人以信义见著。花与人相通,人与花同感,所以“不语还应彼此知。” 以上六句写尽诗人与牡丹的恋情,末两句,将诗情推向高潮:“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安枕席”于栏边,深夜说相思,见其相思之渴,相慕之深。这两句想得新奇,写得透彻。 此诗将牡丹拟人化,用向情人倾诉衷肠的口吻来写,新颖别致,亲切感人,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 去年幕春的时节,牡丹花儿凋零了,我的眼泪打湿那深红小笺,怨恨与牡丹离别。 常担心这样的离别,就像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幽会般一散不复聚,为什么又会像那武陵人邂逅相逢? 牡丹花散发芳香,传递着她的情意,虽然一句话不说,但彼此心灵相通。 只想在那花栏边安置下床榻,以便在夜深人静时,与牡丹花互说相思。
  • 这首诗把牡丹拟人化,把牡丹当做自己热恋中的情人。首联写去年与牡丹分别情景;颔联用巫山神女与武陵渔人两个典故,含蓄而深致地表现了诗人对牡丹的眷眷思念和意外相逢的惊喜欣悦;颈联再现了与牡丹的深长情意,相知毋忘;尾联中诗人把自己与恋人牡丹相亲相爱之情推向高潮。全诗感情跌宕起伏,笔触细腻曲折,余韵无穷,极具艺术魅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别后重逢,有太多的兴奋,亦有无限的情思。面对眼前盛开的牡丹花,却从去年与牡丹的分离落墨,把人世间的深情厚意浓缩在别后重逢的特定场景之中。“泪湿红笺”句,诗人自己进入了角色,亲切感人。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化牡丹为情人,笔触细腻而传神。“巫峡散”承上文的怨别离,拈来楚襄王和巫山神女的故事,给花人之恋抹上梦幻迷离的色彩:担心与情人的离别会象巫山云雨那样一散而不复聚,望眼欲穿而感到失望。在极度失望之中,突然不期而遇,更使人感到再度相逢的难得和喜悦。诗人用武陵渔人的故事和刘晨、阮肇的传说,给花人相逢罩上神仙奇遇的面纱,带来了惊喜欲狂的兴奋。两句妙于用典,变化多端,曲折尽致。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两句既以“馨香”、“不语”射牡丹花的特点,又以“传情”、“彼此知”关照前文,行文显而不露,含而不涩。花以馨香传情,人以信义见著。花与人相通,人与花同感,所以“不语还应彼此知。” 以上六句写尽诗人与牡丹的恋情,末两句,将诗情推向高潮:“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安枕席”于栏边,深夜说相思,见其相思之渴,相慕之深。这两句想得新奇,写得透彻。 此诗将牡丹拟人化,用向情人倾诉衷肠的口吻来写,新颖别致,亲切感人,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亲情, 咏物, 山水

庭除一古桐
耸干入云中
枝迎南北鸟
叶送往来风

庭除一古桐
耸干入云中
枝迎南北鸟
叶送往来风

续父井梧吟

[唐]薛涛

爱情, 闺怨, 咏怀

那堪花满枝
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
春风知不知

那堪花满枝
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
春风知不知

春望词四首·其四

[唐]薛涛

爱情, 闺怨, 咏怀

花开不同赏
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
花开花落时

花开不同赏
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
花开花落时

春望词四首·其一

[唐]薛涛

友情, 送别, 咏怀

前溪独立后溪行
鹭识朱衣自不惊
借问人间愁寂意
伯牙弦绝已无声

前溪独立后溪行
鹭识朱衣自不惊
借问人间愁寂意
伯牙弦绝已无声

寄张元夫

[唐]薛涛

思乡, 亲情, 咏物

魄依钩样小
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
人间几处看

魄依钩样小
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
人间几处看

[唐]薛涛

815

爱情, 闺怨, 咏怀

揽草结同心
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
春鸟复哀吟

揽草结同心
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
春鸟复哀吟

春望词四首·其二

[唐]薛涛

送别, 友情, 思乡

水国蒹葭夜有霜
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
离梦杳如关塞长

水国蒹葭夜有霜
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
离梦杳如关塞长

送友人

[唐]薛涛

咏物, 咏怀, 哲理

晚岁君能赏
苍苍劲节奇

晚岁君能赏
苍苍劲节奇

酬人雨后玩竹

[唐]薛涛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