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边塞, 爱国, 怀古

832

64

筹边楼

[唐]薛涛

创作年份

作者时龄

作品题材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 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背景

李德裕建筹边楼,不仅供登览之用,而且与军事有关。在他的任内,收复过被吐蕃占据的维州城,西川一带一直很安定。大和六年(832)十一月,李德裕调任离蜀,此后边疆纠纷又起。这时,薛涛已是七十左右的老人了。她感慨时事,写了这首诗。

注释

筹边楼:唐代名楼,位于成都西郊。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十月李德裕出镇西川节度使,次年秋为筹划边事所建,故名。 八窗秋:凭窗远眺,可见八方秋色。 壮压:谓高楼可震慑川西四十州之广阔土地。 西川:四川西部,为唐边境。 四十州:一说“十四州”。 羌族:古代羌族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四川西部,总称西羌,以游牧为主。 边头:边塞前沿。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 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背景

李德裕建筹边楼,不仅供登览之用,而且与军事有关。在他的任内,收复过被吐蕃占据的维州城,西川一带一直很安定。大和六年(832)十一月,李德裕调任离蜀,此后边疆纠纷又起。这时,薛涛已是七十左右的老人了。她感慨时事,写了这首诗。

注释

筹边楼:唐代名楼,位于成都西郊。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十月李德裕出镇西川节度使,次年秋为筹划边事所建,故名。 八窗秋:凭窗远眺,可见八方秋色。 壮压:谓高楼可震慑川西四十州之广阔土地。 西川:四川西部,为唐边境。 四十州:一说“十四州”。 羌族:古代羌族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四川西部,总称西羌,以游牧为主。 边头:边塞前沿。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 李德裕建筹边楼,不仅供登览之用,而且与军事有关。在他的任内,收复过被吐蕃占据的维州城,西川一带一直很安定。大和六年(832)十一月,李德裕调任离蜀,此后边疆纠纷又起。这时,薛涛已是七十左右的老人了。她感慨时事,写了这首诗。
  • 筹边楼:唐代名楼,位于成都西郊。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十月李德裕出镇西川节度使,次年秋为筹划边事所建,故名。 八窗秋:凭窗远眺,可见八方秋色。 壮压:谓高楼可震慑川西四十州之广阔土地。 西川:四川西部,为唐边境。 四十州:一说“十四州”。 羌族:古代羌族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四川西部,总称西羌,以游牧为主。 边头:边塞前沿。
  • 筹边楼高耸入云窗外一片清秋,气势雄伟豪壮威震西川四十州。 各位将领不要贪图羌族的骏马,楼的最高层可看到边塞的尽头。
  • 诗的开首两句写楼。说“平临云鸟”,则楼之高峻可知;说“八窗秋”,则天旷气清、四望无际的情景可见。次句“壮压西川四十州”,着一“壮”字,点明筹边楼据西川首府形胜之地。两句不但写得气象雄浑,而且连李德裕当时建楼的用意,诗人百端交集的今昔之感,也都包含其中。后两句寓严正谴责于沉痛慨叹之中,便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意思是说,由于将军们的目光短浅,贪婪掠夺,召来了与羌族的战争,而他们又没有抗御的能力,以至连这西川的首府成都,都遭受战争的威胁。 诗以“最高层处见边头”作结,这“高”,这“见”,和首句的“平临云鸟”遥相呼应;而“见边头”,则和次句的“壮压西川”是个鲜明的对照。意思是这座巍然耸立的高楼,它曾经是全蜀政治军事的心脏,成为西川制高点的象征;而此时时过境迁,登楼便能看到边地的烽火了。通过这样的对照,西川地区今昔形势的变化,朝廷用人的得失,都从这座具有特定历史意义的建筑物集中地表现了出来;而诗人感时伤事、忧深思远的心情,亦即杜甫所说“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还仗出群才”(《诸将》)之意,也就深情若诉了。再从句法上来看,“诸将”句陡然一转,与上文跳脱开来,而末句又一笔兜了回来,仍然归结到筹边楼,说的仍然是登楼眺览,真是硬语盘空,力透纸背。 此诗前两句写景,气象万千;后两句叙事,说明时移势异。诗人的沉痛感受与前两句的壮伟大不相同,在前后对比描写之中,充分显示出女诗人心系国势盛衰的宏深器识和忧国忧民的生动形象。在一首短短的七言绝句里,有议论,有感慨;有叙述,有描写;有动荡开阖,有含蓄顿挫,在中唐诗中并不多见。▲
  • 筹边楼高耸入云窗外一片清秋,气势雄伟豪壮威震西川四十州。 各位将领不要贪图羌族的骏马,楼的最高层可看到边塞的尽头。
  • 诗的开首两句写楼。说“平临云鸟”,则楼之高峻可知;说“八窗秋”,则天旷气清、四望无际的情景可见。次句“壮压西川四十州”,着一“壮”字,点明筹边楼据西川首府形胜之地。两句不但写得气象雄浑,而且连李德裕当时建楼的用意,诗人百端交集的今昔之感,也都包含其中。后两句寓严正谴责于沉痛慨叹之中,便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意思是说,由于将军们的目光短浅,贪婪掠夺,召来了与羌族的战争,而他们又没有抗御的能力,以至连这西川的首府成都,都遭受战争的威胁。 诗以“最高层处见边头”作结,这“高”,这“见”,和首句的“平临云鸟”遥相呼应;而“见边头”,则和次句的“壮压西川”是个鲜明的对照。意思是这座巍然耸立的高楼,它曾经是全蜀政治军事的心脏,成为西川制高点的象征;而此时时过境迁,登楼便能看到边地的烽火了。通过这样的对照,西川地区今昔形势的变化,朝廷用人的得失,都从这座具有特定历史意义的建筑物集中地表现了出来;而诗人感时伤事、忧深思远的心情,亦即杜甫所说“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还仗出群才”(《诸将》)之意,也就深情若诉了。再从句法上来看,“诸将”句陡然一转,与上文跳脱开来,而末句又一笔兜了回来,仍然归结到筹边楼,说的仍然是登楼眺览,真是硬语盘空,力透纸背。 此诗前两句写景,气象万千;后两句叙事,说明时移势异。诗人的沉痛感受与前两句的壮伟大不相同,在前后对比描写之中,充分显示出女诗人心系国势盛衰的宏深器识和忧国忧民的生动形象。在一首短短的七言绝句里,有议论,有感慨;有叙述,有描写;有动荡开阖,有含蓄顿挫,在中唐诗中并不多见。▲

亲情, 咏物, 山水

庭除一古桐
耸干入云中
枝迎南北鸟
叶送往来风

庭除一古桐
耸干入云中
枝迎南北鸟
叶送往来风

续父井梧吟

[唐]薛涛

爱情, 闺怨, 咏怀

那堪花满枝
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
春风知不知

那堪花满枝
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
春风知不知

春望词四首·其四

[唐]薛涛

爱情, 闺怨, 咏怀

花开不同赏
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
花开花落时

花开不同赏
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
花开花落时

春望词四首·其一

[唐]薛涛

友情, 送别, 咏怀

前溪独立后溪行
鹭识朱衣自不惊
借问人间愁寂意
伯牙弦绝已无声

前溪独立后溪行
鹭识朱衣自不惊
借问人间愁寂意
伯牙弦绝已无声

寄张元夫

[唐]薛涛

思乡, 亲情, 咏物

魄依钩样小
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
人间几处看

魄依钩样小
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
人间几处看

[唐]薛涛

815

爱情, 闺怨, 咏怀

揽草结同心
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
春鸟复哀吟

揽草结同心
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
春鸟复哀吟

春望词四首·其二

[唐]薛涛

爱情, 闺怨, 咏物

只欲栏边安枕席
夜深闲共说相思

只欲栏边安枕席
夜深闲共说相思

牡丹

[唐]薛涛

809

送别, 友情, 思乡

水国蒹葭夜有霜
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
离梦杳如关塞长

水国蒹葭夜有霜
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
离梦杳如关塞长

送友人

[唐]薛涛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