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送别, 友情, 思乡

769

送冷朝阳还上元

[唐]韩翃

创作年份

作者时龄

作品题材

青丝缆引木兰船,名遂身归拜庆年。 落日澄江乌榜外,秋风疏柳白门前。 桥通小市家林近,山带平湖野寺连。 别后依依寒食里,共君携手在东田。

​背景

这是一首饯别之作,作于大历四年(公元769年)。金陵人冷朝阳登进士第,不待授官,即归金陵,意即上元省亲,韩翃、李端、钱起、李嘉祐等为之饯行,赋诗赠别。

注释

冷朝阳:生卒年不详,金陵(今江苏南京)人。 缆:绳。木兰船:指用木兰树材制成的船,有时用作船的美称。 拜庆:即拜家庆,唐时称归家前亲为拜家庆。 乌榜:即用黑油涂饰的船。榜:船桨,借指船。 白门:六朝皆定都建康,其正南门为宣阳门,俗称白门,后用以代指金陵。 家林:自家的园林,泛指家乡。 寒食:一作“寒梦”。 东田:在金陵城外。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青丝缆引木兰船,名遂身归拜庆年。 落日澄江乌榜外,秋风疏柳白门前。 桥通小市家林近,山带平湖野寺连。 别后依依寒食里,共君携手在东田。

​背景

这是一首饯别之作,作于大历四年(公元769年)。金陵人冷朝阳登进士第,不待授官,即归金陵,意即上元省亲,韩翃、李端、钱起、李嘉祐等为之饯行,赋诗赠别。

注释

冷朝阳:生卒年不详,金陵(今江苏南京)人。 缆:绳。木兰船:指用木兰树材制成的船,有时用作船的美称。 拜庆:即拜家庆,唐时称归家前亲为拜家庆。 乌榜:即用黑油涂饰的船。榜:船桨,借指船。 白门:六朝皆定都建康,其正南门为宣阳门,俗称白门,后用以代指金陵。 家林:自家的园林,泛指家乡。 寒食:一作“寒梦”。 东田:在金陵城外。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 这是一首饯别之作,作于大历四年(公元769年)。金陵人冷朝阳登进士第,不待授官,即归金陵,意即上元省亲,韩翃、李端、钱起、李嘉祐等为之饯行,赋诗赠别。
  • 冷朝阳:生卒年不详,金陵(今江苏南京)人。 缆:绳。木兰船:指用木兰树材制成的船,有时用作船的美称。 拜庆:即拜家庆,唐时称归家前亲为拜家庆。 乌榜:即用黑油涂饰的船。榜:船桨,借指船。 白门:六朝皆定都建康,其正南门为宣阳门,俗称白门,后用以代指金陵。 家林:自家的园林,泛指家乡。 寒食:一作“寒梦”。 东田:在金陵城外。
  • 青丝绳牵引着幽雅的木兰船,船中之人是进士及第者,正归家省亲。 波光粼粼的澄江上,斜日依偎着乌黑发亮的归舟;巍峨的白门前,秋风阵起,吹拂着萧疏的柳条。 所居庄园,小桥流水,通往附近的集市;庄园的附近,青山绿水,湖光山色,闲云野寺,一线相连。 此去一别,何日才能相见,恐怕只有等寒食节里与君携手共游东田的大好山色。
  • 首联写冷朝阳进士及第乘船归家省亲。冷朝阳金榜题名,衣锦还乡,得拜家庆,其春风得意不在马蹄,而在乌榜,故刻意写归舟,舟饰以“青丝”,又称其为“木兰船,正为衬托其得意之状,烘托气氛。 颔联遥想冷朝阳归家省亲的沿途景色。落日归舟,景色多么诱入,正与冷朝阳金榜题名相照。写到“秋风气”,“白门”,则是点明送别的时节和友人所去之地。古有摘柳送别之俗。故诗人特意写到了“疏柳”,“疏”字照应“秋”,而“柳”又暗承题之“送”别。可谓衔接紧密构思奇巧。 颈联短短十四字,描绘出“桥”、“市”、“林”、“山”、“湖”、“寺”共六种景向。其笔力可谓深厚,而冠以“小”、“野”、“平”等字眼,则衬托出了诗人所送之人的高雅。 尾联抒写别后两地相思之情。“梦”中与君“携手”同游,可见感情之真切,而“梦”之前着一“寒”字,可见别后之凄凉,反衬相思之苦,友情之深厚、浓郁。▲
  • 青丝绳牵引着幽雅的木兰船,船中之人是进士及第者,正归家省亲。 波光粼粼的澄江上,斜日依偎着乌黑发亮的归舟;巍峨的白门前,秋风阵起,吹拂着萧疏的柳条。 所居庄园,小桥流水,通往附近的集市;庄园的附近,青山绿水,湖光山色,闲云野寺,一线相连。 此去一别,何日才能相见,恐怕只有等寒食节里与君携手共游东田的大好山色。
  • 首联写冷朝阳进士及第乘船归家省亲。冷朝阳金榜题名,衣锦还乡,得拜家庆,其春风得意不在马蹄,而在乌榜,故刻意写归舟,舟饰以“青丝”,又称其为“木兰船,正为衬托其得意之状,烘托气氛。 颔联遥想冷朝阳归家省亲的沿途景色。落日归舟,景色多么诱入,正与冷朝阳金榜题名相照。写到“秋风气”,“白门”,则是点明送别的时节和友人所去之地。古有摘柳送别之俗。故诗人特意写到了“疏柳”,“疏”字照应“秋”,而“柳”又暗承题之“送”别。可谓衔接紧密构思奇巧。 颈联短短十四字,描绘出“桥”、“市”、“林”、“山”、“湖”、“寺”共六种景向。其笔力可谓深厚,而冠以“小”、“野”、“平”等字眼,则衬托出了诗人所送之人的高雅。 尾联抒写别后两地相思之情。“梦”中与君“携手”同游,可见感情之真切,而“梦”之前着一“寒”字,可见别后之凄凉,反衬相思之苦,友情之深厚、浓郁。▲

节令, 怀古, 咏怀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小学古诗, 唐诗三百首

寒食

[唐]韩翃

咏怀, 友情, 节令

星河秋一雁
砧杵夜千家

星河秋一雁
砧杵夜千家

唐诗三百首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唐]韩翃

山水, 隐逸, 纪游

浮云不共此山齐
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
秋河隔在数峰西

浮云不共此山齐
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
秋河隔在数峰西

宿石邑山中

[唐]韩翃

爱情, 闺怨, 悼亡

章台柳
章台柳
往日依依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
也应攀折他人手

章台柳
章台柳
往日依依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
也应攀折他人手

章台柳·寄柳氏

[唐]韩翃

送别, 友情, 思乡

别后此心君自见
山中何事不相思

别后此心君自见
山中何事不相思

送长史李少府入蜀

[唐]韩翃

742

送别, 友情, 田园

风吹山带遥知雨
露湿荷裳已报秋

风吹山带遥知雨
露湿荷裳已报秋

送客归江州

[唐]韩翃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