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咏怀, 隐逸, 哲理

737

59

感遇十二首·其二

[唐]张九龄

创作年份

作者时龄

作品题材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由尚书丞相贬为荆州长史。晚年遭馋毁,忠而被贬,“每读韩非《孤愤》,涕泣沾襟”(徐浩《张公神道碑》),遂作《感遇十二首》,此诗为其中之一。

注释

高鸟:高飞的鸟。 飞沉:指鸟和鱼。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由尚书丞相贬为荆州长史。晚年遭馋毁,忠而被贬,“每读韩非《孤愤》,涕泣沾襟”(徐浩《张公神道碑》),遂作《感遇十二首》,此诗为其中之一。

注释

高鸟:高飞的鸟。 飞沉:指鸟和鱼。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由尚书丞相贬为荆州长史。晚年遭馋毁,忠而被贬,“每读韩非《孤愤》,涕泣沾襟”(徐浩《张公神道碑》),遂作《感遇十二首》,此诗为其中之一。
  • 高鸟:高飞的鸟。 飞沉:指鸟和鱼。
  • 归隐到这幽静的山林以来,每天都独自高卧在林泉之下,积聚的愁虑被洗涤得干干净净。 我想拿这些来感谢那高飞的鸟儿,因要托她传达我这遥远的情怀。 日日夜夜我空怀着这无限情意,可是又有谁能体会到我至诚的情意呢? 那飞鸟和沉鱼本来就情趣相隔,又怎么能慰解我的心怀情意?
  • 这首诗为五言诗,每句的第三个字皆为动词,并且上下词句之间对仗工整。 首联诗人交代自己居住在远离官场而且比幽林还远的地方,独自一人作卧龙,空虚时光,这样的日子似乎在嘲笑他的孤高,清净。句中“归”“洗”二字似种惩罚,但是作者仍“归”山居,不怕寂寞的“洗”回到家中当卧龙先生。 颔联作者用了借代的方式,把高鸟代作说谗言的人,远情代指诗人的坚定立场。这里的“谢”“传”具有讽刺的意味,不然诗人何苦感谢说自己坏话的人。在前句中设伏笔,说要感谢,转笔又说谢他们传达自己的深刻态度。此处表现了作者从内心对那些高鸟的厌恶,但又同时在表面说感谢那些人,这里似有言不由衷之感,但是,以作者当时的处境,也只能这样了。 颈联和尾联,诗人连续反问,表达“谁知道我的一片忠心啊”,颇有“余虽好修姱以鞿羁,謇朝谇而夕替,而虽九死其犹未悔”之意。句中的“感”,“慰颇有感触,充分体现作者那种有苦说不出,酒入断肠之感。“日夕”“飞沉”指的是自然规律一直不断进行的状态,指代精炼,即使是在这种无味的生活中,诗人还是怀着清虚的心境,遮隔自己的态度,做卧龙先生,只希望有朝一日仍有机会遇到“刘备”重返官场,重振官场。既而发出感慨“谁感至精,谁慰吾诚。”可见诗人还是希望得到玄宗重用。 全诗一面说自己孤高,一面求取知心人,表达诗人虽老骥伏枥却志在千里之情。 ▲
  • 归隐到这幽静的山林以来,每天都独自高卧在林泉之下,积聚的愁虑被洗涤得干干净净。 我想拿这些来感谢那高飞的鸟儿,因要托她传达我这遥远的情怀。 日日夜夜我空怀着这无限情意,可是又有谁能体会到我至诚的情意呢? 那飞鸟和沉鱼本来就情趣相隔,又怎么能慰解我的心怀情意?
  • 这首诗为五言诗,每句的第三个字皆为动词,并且上下词句之间对仗工整。 首联诗人交代自己居住在远离官场而且比幽林还远的地方,独自一人作卧龙,空虚时光,这样的日子似乎在嘲笑他的孤高,清净。句中“归”“洗”二字似种惩罚,但是作者仍“归”山居,不怕寂寞的“洗”回到家中当卧龙先生。 颔联作者用了借代的方式,把高鸟代作说谗言的人,远情代指诗人的坚定立场。这里的“谢”“传”具有讽刺的意味,不然诗人何苦感谢说自己坏话的人。在前句中设伏笔,说要感谢,转笔又说谢他们传达自己的深刻态度。此处表现了作者从内心对那些高鸟的厌恶,但又同时在表面说感谢那些人,这里似有言不由衷之感,但是,以作者当时的处境,也只能这样了。 颈联和尾联,诗人连续反问,表达“谁知道我的一片忠心啊”,颇有“余虽好修姱以鞿羁,謇朝谇而夕替,而虽九死其犹未悔”之意。句中的“感”,“慰颇有感触,充分体现作者那种有苦说不出,酒入断肠之感。“日夕”“飞沉”指的是自然规律一直不断进行的状态,指代精炼,即使是在这种无味的生活中,诗人还是怀着清虚的心境,遮隔自己的态度,做卧龙先生,只希望有朝一日仍有机会遇到“刘备”重返官场,重振官场。既而发出感慨“谁感至精,谁慰吾诚。”可见诗人还是希望得到玄宗重用。 全诗一面说自己孤高,一面求取知心人,表达诗人虽老骥伏枥却志在千里之情。 ▲

思乡, 友情, 爱情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唐诗三百首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736

咏物, 哲理, 咏怀

岂伊地气暖
自有岁寒心

岂伊地气暖
自有岁寒心

唐诗三百首

感遇十二首·其七

[唐]张九龄

737

咏怀, 哲理, 讽喻

孤鸿海上来
池潢不敢顾

孤鸿海上来
池潢不敢顾

唐诗三百首

感遇十二首·其四

[唐]张九龄

737

咏物, 咏怀, 隐逸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

唐诗三百首

感遇十二首·其一

[唐]张九龄

737

爱情, 闺怨, 思乡

自君之出矣
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
夜夜减清辉

自君之出矣
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
夜夜减清辉

赋得自君之出矣

[唐]张九龄

干谒, 咏怀, 讽喻

海燕虽微渺
乘春亦暂来

海燕虽微渺
乘春亦暂来

归燕诗

[唐]张九龄

736

咏怀, 哲理, 怀古

宿昔青云志
蹉跎白发年
谁知明镜里
形影自相怜

宿昔青云志
蹉跎白发年
谁知明镜里
形影自相怜

照镜见白发

[唐]张九龄

736

咏怀, 哲理, 思乡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

感遇十二首

[唐]张九龄

737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