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友情, 励志, 咏怀

769

32

长安遇冯著

[唐]韦应物

创作年份

作者时龄

作品题材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背景

这首诗可能作于大历四年(769年)或十二年(777年)。韦应物于大历四年(769年)至十三年(778年)在长安,而冯著在大历四年(769年)离长安赴广州,约在大历十二年(777年)再到长安。据韦诗所写,冯著是一位有才有德而失志不遇的名士。他先在家乡隐居,清贫守真,后来到长安谋仕,颇擅文名,但仕途失意。约在大历四年(769年)应征赴幕到广州。十年过去,仍未获官职。后又来到长安。韦应物对这样一位朋友是深为同情的,故而创作这首诗。

注释

冯著:韦应物友人,约在大历四年应征赴幕到广州,十年过去,仍未获官职。 灞陵:即霸上。在今西安市东。因汉文帝葬在这里,改名灞陵。 客:即指冯著。 冥冥:悄然。 扬扬:鸟儿轻快飞翔的样子。 燕新乳:指小燕初生。 昨别:去年分别。 鬓丝:两鬓白发如丝。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背景

这首诗可能作于大历四年(769年)或十二年(777年)。韦应物于大历四年(769年)至十三年(778年)在长安,而冯著在大历四年(769年)离长安赴广州,约在大历十二年(777年)再到长安。据韦诗所写,冯著是一位有才有德而失志不遇的名士。他先在家乡隐居,清贫守真,后来到长安谋仕,颇擅文名,但仕途失意。约在大历四年(769年)应征赴幕到广州。十年过去,仍未获官职。后又来到长安。韦应物对这样一位朋友是深为同情的,故而创作这首诗。

注释

冯著:韦应物友人,约在大历四年应征赴幕到广州,十年过去,仍未获官职。 灞陵:即霸上。在今西安市东。因汉文帝葬在这里,改名灞陵。 客:即指冯著。 冥冥:悄然。 扬扬:鸟儿轻快飞翔的样子。 燕新乳:指小燕初生。 昨别:去年分别。 鬓丝:两鬓白发如丝。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 这首诗可能作于大历四年(769年)或十二年(777年)。韦应物于大历四年(769年)至十三年(778年)在长安,而冯著在大历四年(769年)离长安赴广州,约在大历十二年(777年)再到长安。据韦诗所写,冯著是一位有才有德而失志不遇的名士。他先在家乡隐居,清贫守真,后来到长安谋仕,颇擅文名,但仕途失意。约在大历四年(769年)应征赴幕到广州。十年过去,仍未获官职。后又来到长安。韦应物对这样一位朋友是深为同情的,故而创作这首诗。
  • 冯著:韦应物友人,约在大历四年应征赴幕到广州,十年过去,仍未获官职。 灞陵:即霸上。在今西安市东。因汉文帝葬在这里,改名灞陵。 客:即指冯著。 冥冥:悄然。 扬扬:鸟儿轻快飞翔的样子。 燕新乳:指小燕初生。 昨别:去年分别。 鬓丝:两鬓白发如丝。
  • 客人从东方过来,衣服上还带着灞陵的雨。 问客人为什么来,客人说为了上山砍伐树木来买斧头。 百花正在悄悄地盛开,轻盈的燕子正在哺乳新雏。 去年一别如今又是春天,两鬓的头发不知又生出多少。
  • 诗人与朋友别后重逢,对朋友的遭遇深表同情,同时予以慰勉。全诗叙事中抒情写景,以问答方式渲染气氛。既情意深长,又生动活泼,清新明快,回味无穷。它的感人,首先在于诗人心胸坦荡,思想开朗,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前途有展望,对朋友充满热情。因此他能对一位不期而遇的失意朋友充分理解,深表同情,体贴入微而又积极勉励。 本诗首二句主要是说冯著刚从长安以东的地方来,还是一派名士兼隐士的风度。接着,诗人自为问答,料想冯著来长安的目的和境遇。“采山”句是俏皮话,打趣语,大意是说冯著来长安是为采铜铸钱以谋发财的,但只得到一片荆棘,还得买斧斫除。其寓意即谓谋仕不遇,心中不快。诗人自为问答,诙谐打趣,显然是为了以轻快的情绪冲淡友人的不快,所以下文便转入慰勉,劝导冯著对前途要有信心。但是这层意思是巧妙地通过描写眼前的春景来表现的。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这两句大意是说,造化无语而繁花正在开放,燕子飞得那么欢快,因为它们刚哺育了雏燕。不难理解,诗人选择这样的形象,正是为了意味深长地劝导冯著不要为暂时失意而不快不平,勉励他相信大自然造化万物是公正不欺的,前辈关切爱护后代的感情是天然存在的,要相信自己正如春花般焕发才华,会有人来并切爱护的。 所以末二句,诗人以十分理解和同情的态度,满含笑意地体贴冯著说:你看,我们好像昨日才分别,如今已经是春天了,你的鬓发并没有白几缕,还不算老呀!这“今已春”正是承上二句而来的,末句则以反问勉励友人,盛年未逾,大有可为。 这首赠诗,以亲切诙谐的笔调,对失意沉沦的冯著深表理解、同情、体贴和慰勉。 这的确是一首情意深长而生动活泼的好诗。它的感人,首先在于诗人心胸坦荡,思想开朗,对生活有信心,对前途有展望,对朋友充满热情。因此他能对一位不期而遇的失意朋友,充分理解,真诚同情,体贴入微,而积极勉励。也正因如此,诗人采用活泼自由的古体形式,吸收了乐府歌行的结构、手法和语言。它在叙事中抒情写景,以问答方式渲染气氛,借写景以寄托寓意,用诙谐风趣来激励朋友。它的情调和风格,犹如小河流水,清新明快,而又委曲宛转,读来似乎一览无余,品尝则又回味不尽。▲
  • 客人从东方过来,衣服上还带着灞陵的雨。 问客人为什么来,客人说为了上山砍伐树木来买斧头。 百花正在悄悄地盛开,轻盈的燕子正在哺乳新雏。 去年一别如今又是春天,两鬓的头发不知又生出多少。
  • 诗人与朋友别后重逢,对朋友的遭遇深表同情,同时予以慰勉。全诗叙事中抒情写景,以问答方式渲染气氛。既情意深长,又生动活泼,清新明快,回味无穷。它的感人,首先在于诗人心胸坦荡,思想开朗,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前途有展望,对朋友充满热情。因此他能对一位不期而遇的失意朋友充分理解,深表同情,体贴入微而又积极勉励。 本诗首二句主要是说冯著刚从长安以东的地方来,还是一派名士兼隐士的风度。接着,诗人自为问答,料想冯著来长安的目的和境遇。“采山”句是俏皮话,打趣语,大意是说冯著来长安是为采铜铸钱以谋发财的,但只得到一片荆棘,还得买斧斫除。其寓意即谓谋仕不遇,心中不快。诗人自为问答,诙谐打趣,显然是为了以轻快的情绪冲淡友人的不快,所以下文便转入慰勉,劝导冯著对前途要有信心。但是这层意思是巧妙地通过描写眼前的春景来表现的。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这两句大意是说,造化无语而繁花正在开放,燕子飞得那么欢快,因为它们刚哺育了雏燕。不难理解,诗人选择这样的形象,正是为了意味深长地劝导冯著不要为暂时失意而不快不平,勉励他相信大自然造化万物是公正不欺的,前辈关切爱护后代的感情是天然存在的,要相信自己正如春花般焕发才华,会有人来并切爱护的。 所以末二句,诗人以十分理解和同情的态度,满含笑意地体贴冯著说:你看,我们好像昨日才分别,如今已经是春天了,你的鬓发并没有白几缕,还不算老呀!这“今已春”正是承上二句而来的,末句则以反问勉励友人,盛年未逾,大有可为。 这首赠诗,以亲切诙谐的笔调,对失意沉沦的冯著深表理解、同情、体贴和慰勉。 这的确是一首情意深长而生动活泼的好诗。它的感人,首先在于诗人心胸坦荡,思想开朗,对生活有信心,对前途有展望,对朋友充满热情。因此他能对一位不期而遇的失意朋友,充分理解,真诚同情,体贴入微,而积极勉励。也正因如此,诗人采用活泼自由的古体形式,吸收了乐府歌行的结构、手法和语言。它在叙事中抒情写景,以问答方式渲染气氛,借写景以寄托寓意,用诙谐风趣来激励朋友。它的情调和风格,犹如小河流水,清新明快,而又委曲宛转,读来似乎一览无余,品尝则又回味不尽。▲

田园, 山水, 隐逸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小学古诗, 唐诗三百首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781

思乡, 行旅, 咏怀

独夜忆秦关
听钟未眠客

独夜忆秦关
听钟未眠客

唐诗三百首

夕次盱眙县

[唐]韦应物

783

友情, 咏怀, 行旅

浮云一别后
流水十年间

浮云一别后
流水十年间

唐诗三百首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唐]韦应物

送别, 亲情, 闺怨

归来视幼女
零泪缘缨流

归来视幼女
零泪缘缨流

唐诗三百首

送杨氏女

[唐]韦应物

782

送别, 友情, 山水

漠漠帆来重
冥冥鸟去迟

漠漠帆来重
冥冥鸟去迟

唐诗三百首

赋得暮雨送李胄

[唐]韦应物

友情, 隐逸, 咏怀

怀君属秋夜
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
幽人应未眠

怀君属秋夜
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
幽人应未眠

唐诗三百首

秋夜寄邱员外

[唐]韦应物

788

田园, 山水, 隐逸

杨柳散和风
青山澹吾虑

杨柳散和风
青山澹吾虑

唐诗三百首

东郊

[唐]韦应物

779

送别, 友情, 田园

去年花里逢君别
今日花开又一年

去年花里逢君别
今日花开又一年

唐诗三百首

寄李儋元锡

[唐]韦应物

784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