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送别, 友情, 行旅
758
32
别严士元
[唐]刘长卿
创作年份
作者时龄
作品题材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背景
写这首诗的年代和写诗的背景,现无可稽查。从诗的内容看,两人是在苏州偶然重遇,而一晤之后,严士元又要到湖南去,所以刘长卿写诗赠别。此诗大约作于至德三年(758年)初,诗人第一次被贬,行将赴任之际。
注释
严士元:吴(今江苏苏州)人,曾任员外郎之职。
倚棹:泊舟,停船。阖闾城:即今江苏的苏州城。相传春秋时伍子胥为吴王阖闾所筑。
“水国”句:一作“水阁天寒暗复晴”,又作“水国春深阴复晴”。春,一作“犹”。
看:一作“人”。
闲花:指野花。
湖:指太湖。情:一作“程”。
东道:一作“君去”。
青袍:又称青衿。唐代贞观四年(630)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上元元年(674)又规定,八品官员服深青,九品官员服浅青。
已:一作“日”。
儒生:诗人的自称。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背景
写这首诗的年代和写诗的背景,现无可稽查。从诗的内容看,两人是在苏州偶然重遇,而一晤之后,严士元又要到湖南去,所以刘长卿写诗赠别。此诗大约作于至德三年(758年)初,诗人第一次被贬,行将赴任之际。
注释
严士元:吴(今江苏苏州)人,曾任员外郎之职。
倚棹:泊舟,停船。阖闾城:即今江苏的苏州城。相传春秋时伍子胥为 吴王阖闾所筑。
“水国”句:一作“水阁天寒暗复晴”,又作“水国春深阴复晴”。春,一作“犹”。
看:一作“人”。
闲花:指野花。
湖:指太湖。情:一作“程”。
东道:一作“君去”。
青袍:又称青衿。唐代贞观四年(630)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上元元年(674)又规定,八品官员服深青,九品官员服浅青。
已:一作“日”。
儒生:诗人的自称。


- 写这首诗的年代和写诗的背景,现无可稽查。从诗的内容看,两人是在苏州偶然重遇,而一晤之后,严士元又要到湖南去,所以刘长卿写诗赠别。此诗大约作于至德三年(758年)初,诗人第一次被贬,行将赴任之际。
- 严士元:吴(今江苏苏州)人,曾任员外郎之职。 倚棹:泊舟,停船。阖闾城:即今江苏的苏州城。相传春秋时伍子胥为吴王阖闾所筑。 “水国”句:一作“水阁天寒暗复晴”,又作“水国春深阴复晴”。春,一作“犹”。 看:一作“人”。 闲花:指野花。 湖:指太湖。情:一作“程”。 东道:一作“君去”。 青袍:又称青衿。唐代贞观四年(630)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上元元年(674)又规定,八品官员服深青,九品官员服浅青。 已:一作“日”。 儒生:诗人的自称。
- 在这春风乍起的日子,我们的船停泊在苏州城外,水国的天气带着初春的寒意,忽阴忽晴。 蒙蒙细雨润湿了衣服,自己却没有注意到;枝上的花朵飘落到地上,听不到一点声响。 薄暮时你离开了,夕阳下江上孤帆远去;湖南碧草如茵,绵延万里,充满了我的惜别深情。 如果有相识之人问到我的境遇,请你转告他们,我命途多舛,已是被青袍所误的一介书生。
- 在这春风乍起的日子,我们的船停泊在苏州城外,水国的天气带着初春的寒意,忽阴忽晴。 蒙蒙细雨润湿了衣服,自己却没有注意到;枝上的花朵飘落到地上,听不到一点声响。 薄暮时你离开了,夕阳下江上孤帆远去;湖南碧草如茵,绵延万里,充满了我的惜别深情。 如果有相识之人问到我的境遇,请你转告他们,我命途多舛,已是被青袍所误的一介书生。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