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田园, 山水, 节令

相和歌辞·采莲曲

[唐]贺知章

创作年份

作者时龄

作品题材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背景

这首诗作于越州(今绍兴市)镜湖旁。当年贺知章在州府游历,看到了会稽山的云雾,镜湖上的采莲人,景色很是别致,即兴作了这首诗。

注释

相和歌辞:相和歌辞是乐府诗集中的一类,盛行于汉魏时期。雾山:会雾山的省称。 原名茅山,亦称亩山,位于绍兴北部平原南部。相传夏禹大会诸侯于此计功,故名。大禹一生行迹中的四件大事:封禅、娶亲、计功、归葬都发生在会雾山。夏禹大会万国诸侯于绍兴,成立中国第一个朝代“夏”。 罢雾:罢止浓雾。 郁:郁郁葱葱。 嵯峨:山高峻貌。 镜水:指镜湖的水。平静明完的水。镜湖,绍兴镜湖。 自波:自己起波浪。 莫言:不要说。 春度:春天度过。犹春去。 芳菲:芳香的花草。香花芳草。花草盛美。菲,花草的香气很浓。 中流:水流的中央。 芰荷:菱角与荷花。指菱叶与荷叶。菱,俗称菱角。两角的叫菱,四角的叫芰。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背景

这首诗作于越州(今绍兴市)镜湖旁。当年贺知章在州府游历,看到了会稽山的云雾,镜湖上的采莲人,景色很是别致,即兴作了这首诗。

注释

相和歌辞:相和歌辞是乐府诗集中的一类,盛行于汉魏时期。雾山:会雾山的省称。 原名茅山,亦称亩山,位于绍兴北部平原南部。相传夏禹大会诸侯于此计功,故名。大禹一生行迹中的四件大事:封禅、娶亲、计功、归葬都发生在会雾山。夏禹大会万国诸侯于绍兴,成立中国第一个朝代“夏”。 罢雾:罢止浓雾。 郁:郁郁葱葱。 嵯峨:山高峻貌。 镜水:指镜湖的水。平静明完的水。镜湖,绍兴镜湖。 自波:自己起波浪。 莫言:不要说。 春度:春天度过。犹春去。 芳菲:芳香的花草。香花芳草。花草盛美。菲,花草的香气很浓。 中流:水流的中央。 芰荷:菱角与荷花。指菱叶与荷叶。菱,俗称菱角。两角的叫菱,四角的叫芰。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45d3ca_450e2d25b6a3441d93b82c9e4aee8fb5~mv2.avif
  • 这首诗作于越州(今绍兴市)镜湖旁。当年贺知章在州府游历,看到了会稽山的云雾,镜湖上的采莲人,景色很是别致,即兴作了这首诗。
  • 相和歌辞:相和歌辞是乐府诗集中的一类,盛行于汉魏时期。雾山:会雾山的省称。 原名茅山,亦称亩山,位于绍兴北部平原南部。相传夏禹大会诸侯于此计功,故名。大禹一生行迹中的四件大事:封禅、娶亲、计功、归葬都发生在会雾山。夏禹大会万国诸侯于绍兴,成立中国第一个朝代“夏”。 罢雾:罢止浓雾。 郁:郁郁葱葱。 嵯峨:山高峻貌。 镜水:指镜湖的水。平静明完的水。镜湖,绍兴镜湖。 自波:自己起波浪。 莫言:不要说。 春度:春天度过。犹春去。 芳菲:芳香的花草。香花芳草。花草盛美。菲,花草的香气很浓。 中流:水流的中央。 芰荷:菱角与荷花。指菱叶与荷叶。菱,俗称菱角。两角的叫菱,四角的叫芰。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 会稽山上的雾气散了,显露出高峻的山体和葱郁的草木,明净的水面上没有风也起了水波。 别说春天已经结束花草都凋谢完了,另有人在水流中央采摘菱叶和荷叶呢。
  • 首句“稽山”即指越州之会稽山,大禹治水时会诸侯及计议于此,初名“会计山”,后称“会稽山”、“稽山”,它由许多山峰相连组成,长达百里。“嵯峨”指山峰参差巍峨之势。首句是说,郁郁葱葱、云雾缭绕、群峰连绵的会稽山是多么壮丽呵!这真是写山景的绝妙佳句。接着是“镜水无风也自波”,这句表面上看不像是在写越州之镜湖,因为镜湖平如镜,怎能够自动涌现出波澜呢?而实际上唐代的镜湖有上百个小湖组成,浙江潮水和山洪的冲击造成了各湖的落差,所以无风时湖上也有水流现象,造成“自波”。其实这是贺老在写湖景的奇美!写镜湖的动态及家乡的景色! 第三句“莫言春度芳菲尽”,是说不要以为春天的芳香已经过去,炎热的夏天来临了。而夏天依然有比春天更好的景色呢!因此引出了“别有中流采芰荷”的一景。“芰”是四条角的菱,任安贫《武陵记》注云,四角菱曰芰,两角的曰菱。它有大小不同的青红色二种,红色的芰通常比青色的要大,出壳后食之,味特鲜美。它生长于湖河之中,吴越人特爱种植。夏天,乡人们用专用的菱桶采摘,晚上全家围坐一桌食之。 “荷”是一种水生植物,荷花中生莲子,故称“莲荷”。莲子可食用,又能治病,所以采莲的人很多。镜湖中大片的荷叶、荷花及采莲的姑娘,形成了一道人与自然美交融相映的风景线,这在北方的长安城里是看不到的。贺知章年青时经常看到的这一景,五十年后在越州镜湖又看到了。旧景新发,于是写了《采莲曲》。 ▲
  • 会稽山上的雾气散了,显露出高峻的山体和葱郁的草木,明净的水面上没有风也起了水波。 别说春天已经结束花草都凋谢完了,另有人在水流中央采摘菱叶和荷叶呢。
  • 首句“稽山”即指越州之会稽山,大禹治水时会诸侯及计议于此,初名“会计山”,后称“会稽山”、“稽山”,它由许多山峰相连组成,长达百里。“嵯峨”指山峰参差巍峨之势。首句是说,郁郁葱葱、云雾缭绕、群峰连绵的会稽山是多么壮丽呵!这真是写山景的绝妙佳句。接着是“镜水无风也自波”,这句表面上看不像是在写越州之镜湖,因为镜湖平如镜,怎能够自动涌现出波澜呢?而实际上唐代的镜湖有上百个小湖组成,浙江潮水和山洪的冲击造成了各湖的落差,所以无风时湖上也有水流现象,造成“自波”。其实这是贺老在写湖景的奇美!写镜湖的动态及家乡的景色! 第三句“莫言春度芳菲尽”,是说不要以为春天的芳香已经过去,炎热的夏天来临了。而夏天依然有比春天更好的景色呢!因此引出了“别有中流采芰荷”的一景。“芰”是四条角的菱,任安贫《武陵记》注云,四角菱曰芰,两角的曰菱。它有大小不同的青红色二种,红色的芰通常比青色的要大,出壳后食之,味特鲜美。它生长于湖河之中,吴越人特爱种植。夏天,乡人们用专用的菱桶采摘,晚上全家围坐一桌食之。 “荷”是一种水生植物,荷花中生莲子,故称“莲荷”。莲子可食用,又能治病,所以采莲的人很多。镜湖中大片的荷叶、荷花及采莲的姑娘,形成了一道人与自然美交融相映的风景线,这在北方的长安城里是看不到的。贺知章年青时经常看到的这一景,五十年后在越州镜湖又看到了。旧景新发,于是写了《采莲曲》。 ▲

思乡, 咏怀, 亲情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小学古诗, 唐诗三百首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744

咏物, 田园, 节令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小学古诗

咏柳

[唐]贺知章

744

思乡, 咏怀, 亲情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二首

[唐]贺知章

744

思乡, 咏怀, 山水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回乡偶书·其二

[唐]贺知章

744

送别, 思乡, 行旅

故乡杳无际
明发怀朋从

故乡杳无际
明发怀朋从

晓发

[唐]贺知章

友情, 田园, 纪游

主人不相识
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
囊中自有钱

主人不相识
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
囊中自有钱

题袁氏别业

[唐]贺知章

送别, 边塞, 爱国

常经绝脉塞
复见断肠流

常经绝脉塞
复见断肠流

送人之军

[唐]贺知章

思乡, 宴饮, 友情

钑镂银盘盛蛤蜊
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近来佳此味
遮渠不道是吴儿

钑镂银盘盛蛤蜊
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近来佳此味
遮渠不道是吴儿

答朝士

[唐]贺知章

bottom of page